“迷惘的一代”的美国作家们(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他们挑战自己的生存环境,他们互相之间也冲突不断,其结果是他们也影响到了一些从来不认为自己和文学或艺术有什么关系的人们的生活。比如说,在1920年代末,在美国各地有不少人行为或说话模式像格林威治村人,虽然他们从未去过纽约。作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人,他们中有大师,有学徒,也有非正式的读者。在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里,他们比从事别的职业的人更敏感,更有着晴雨表的作用。因此,迷惘的一代以及他们从流放中归来的故事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它们将有助于人们对美国知识分子的认识,帮助人们了解他们中的有些人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想些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个时代的终点的。
本书出版于1934年,当时我觉得自己的目的还有许多未能实现,在这里我要感谢维金出版社给了我这个机会对本书做重新修订。我讨厌写作,喜欢修订,初版的《流放者归来》给了我做我最喜欢的修订工作的广泛余地。我在多年后第一次仔仔细细地重新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发现在这本书里存在着大量的脱节。写哈里·克罗斯比的那章就是一个例子,它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没能把它和其余的阐述部分结合起来。在1951年的我看来,这种失败的个人原因是足够明显的,当时我详细地写了哈里·克罗斯比的人生,尽管我几乎不认识他,只是为了避免去写更近一些发生的哈特·克莱恩之死,因为我对哈特·克莱恩实在太了解了,所以无法忍受去写他。
全书的结尾部分和它的开始部分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还有许多政治见解穿插在叙述部分里。在对读者们做出解释之前,我必须先对自己做出解释:本书创作于大萧条时期,当时发生在人类社会里的一切事情似乎都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找到解释。“大萧条时期”,我刚才是这么写的,那是最初出现在我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但实际上1933年和1934年是一个充满了狂热的希望的年代,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似乎已经在悄悄地进行中。当时的我们并不认为苏联与我们有很大不同,或者认为苏联是美国攫取国际霸权的强大对手。他们在自己的疆土内奋发图强,想要创造一个更加幸福的未来。“我们正在改造这个世界!”青年先锋队行进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时常常这么高唱。在我们这儿似乎也是这样:人人都想改造世界,创造未来。这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和自以为是。我们当时还不知道——今天大部分的政客仍然不知道——人类社会注定是不完美的,是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除非我们接受了T.S.艾略特所谓的“上帝允许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永恒条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