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的美国作家们(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有几代人与他们的上一代人的关系很密切;也有几代人与他们的前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可逾越的代沟。巴克纳太太——一个有性格的女人,还是美国中西部一座大城市里的公益会会员——正提着一大罐柠檬汽水,穿过她家宽敞的后院,行走在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庄园里。她自己的思想与她曾祖母的思想也许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在马厩楼上的一间小房间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却是令这两代人都完全没法理解的。在那间一度曾用作马车夫的睡房的房间里,她儿子和他的一个朋友可不是在那儿循规蹈矩地干正经事儿,而是在,这么说吧,在做一种玄乎的实验。他们想把头脑里的一些想法与手头已经掌握的一些材料糅合在一起,然后加以判断推理,得出初步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在未来的几年里注定会成为人们起初津津乐道、继而会大惊失色、最终又会觉得不足为怪的事情的。巴克纳太太仰起头来朝他们喊话的那会儿,他们正毫无戒备地坐在尚未孵化出来的20世纪中叶的鸡蛋上。
像里普利·巴克纳和他的小伙伴——换个名字说就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那样的少年,大致出生在1900年前不久。由于在他们十多岁时20世纪也恰好是十多岁的年纪,所以他们习惯把自己定义为“世纪儿”是一点也不足为奇的。直到他们——以及20世纪——进入了三十岁的年纪,他们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代表,他们总有点与众不同的感觉;人们捕捉到了这种时代特征的回响,而菲茨杰拉德常常用“我的同辈人”这个词来概括它。我觉得产生这种感觉的事实依据是不充分的,你比如说,巴克纳太太和她的儿子及他的小伙伴的关系就是非常紧密的,只不过这两个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伊迪丝·华顿和巴克纳太太是同龄人,她对菲茨杰拉德的理解也许更甚于菲氏对她的理解。再倒回去说,1890年代的许多青年作家也具有叛逆精神,也想把欧洲的文艺标准引进美国文学里;
他们也是迷惘的一代(比他们的继承人更迷惘更悲剧)。战后一代的作家,感觉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这暴露出他们对美国历史的无知。另一方面,他们的感觉又是真实的,不论其形成基础有多么薄弱,这使得他们将同代人组成的任何团体,不管是文艺、体育,还是商业团体,都视作是一种秘密社团,有自己的社歌和暗号,团结起来反抗错误地领导着这个世界的那些因循守旧的人。

“迷惘的一代”的美国作家们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