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与地坛》的三重象征意蕴,谈史铁生散文创作的艺术高度(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从《我与地坛》的三重象征意蕴,谈史铁生散文创作的艺术高度


“我”的残疾与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和地坛的荒凉衰败但又充满勃勃的生机,恰好形成了一种对应。地坛是荒凉的甚至是衰败的:“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但另一面它又充满了生机:“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刘勰在《神思》中说:“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讲的就是作家创作时,是变抽象为具象、赋无形以有形,将无形的、抽象的思想感情客观对象化的道理。
史铁生在地坛中的思想变化是人生观的变化。人生观及其变化是一种思想的、精神的、灵魂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史铁生却在地坛景物和地坛意象的特点中,使这些东西有形化、具体化了。
二、地坛是母神祭祀——地母神的化身
01“我”与“地坛”的神秘性缘分
“我家离不开地坛”使“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某种宿命的味道。“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残废了双腿后“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地坛就是为收留“我”而存在的。“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自从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走”进了这座园子,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我”在地坛中思考着死亡,也思考着出生,还思考着怎样活。在地坛中“我”的生命重新复活了,“我”开始了生命意义的寻求。在文章的结尾,史铁生还说,地坛迟早是要招我回去的。
02地坛是地母女神的象征
大约从400多年前,地坛成为了地母女神的象征,而地母神更为久远的象征却是在5000多年前。在辽宁凌源建平交界处出土的巨大的女神庙、女神殿遗址和女神像,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地母祭祀遗迹。在女神那里获得循环的第二次诞生,是人类古老的习俗。生命的第二次诞生是宗教性的由生命的不完美走向完美。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