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有人也许会说,“这不过是因为预算危机”,要么斥之以“愚蠢”,要么暗地里任其发展。这种情况仍在延续。不过,如我们所知,削减预算或增加开支都需要决策过程,而决策必然取决于更宽广的价值理念。它要提供解释,说明哪些项目疑点丛生,哪些项目缺乏有说服力的立项依据,需要削减。因此,如果人文和艺术学科的损毁是巨大的,正如目前所见,那么问题来了:是何种价值观使得管理者倾向于决策哪里要削减以及削减什么?如果对人文学科的怀疑(它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怀疑)造成了这类决策,那么人们该如何辩驳?

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


电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993)剧照。
就此话题,我读过一篇文章,它问道:“我们如何拯救已死之物?”在它的作者看来,人文学科的命运受制于大学的命运,我们不如把精力转向拯救大学。确实,我无法否认这项任务会紧随一系列重大改观,但我们仍要聚焦于人文学科的关键使命,借此才能开始重新思索大学自身的任务。迫在眉睫的是,要理解关于生死存亡的话题是如何发生的,理解对于一个世界已然消逝的宣告。为此,我们必须思索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也必须考量目前文化之战的具体形式。
虽然里克·桑托勒姆(Rick Santorum)早在2012年就宣布退出总统竞选,但其言论显然萦绕不散,引起持续共鸣。它们取悦并陶醉于欣欣向荣的反智主义。他解释自己就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时成绩为何那么差,原因是老师们都是左翼人士,基于他的政治观点而给了他可怜的分数作为惩罚。桑托勒姆和那些被敏感心煽动的人,往往将智识的追求与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性混为一谈,意识形态在此指涉一种固执而强制性的政治目标、观点或框架,而非经过反复思索、充分验证的论题。他把文理学院和大学比作使学生从信仰转向世俗主义的“教义碾碎机”,就是一个明证。

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