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之道”:沪上西医与近代中国的医学伦理建设(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良医之道”:沪上西医与近代中国的医学伦理建设


晁伯英(图片选自《圣经杂志》1930年第9期)该校医业伦理学后由法国耶稣会士博鼎彝(Emile Bonay,1873—1955)教授。博鼎彝1892年来华,据该校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季《同学录》记载,博鼎彝住在洋泾浜的圣若瑟堂(Eglise St. Joseph)。震旦大学医学院在医学学科上着重培养具有“天主教精神的医学人才”;但因为经费和资源有限,该校从法国政府方面获得不少支持和帮助。法国耶稣会士担任该校医学院“医业伦理学”课程也反映出彼时课程设置的背景特色。该院特别注重“医业道德之养成”,认为“医业道德与医学同时并称,盖欲成一良好之医师,必须求学时期即养成良医之人格”。“医业伦理学”学程纲要分:第一编“论医师之人格、学术、才能、仪表、辞令”;第二编“论医师与病人、医业秘密、手术之适用及忌用、诊金问题、病情报告等”;
第三编:“论同业医师相互间之关系责任等”;并根据以上内容,编成九则“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宣誓词”。
震旦大学医学院生毕业之宣誓如下:
(一)自今伊始,余誓以至诚,谨守医师道德,永保医师令誉;
(二)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
(三)有患时症者,虽传染堪虞,余必赴救,绝不畏难而退缩;
(四)余绝对严守医事秘密;
(五)新马尔萨斯节育谬说,余必尽力辟之;
(六)生命神圣,对于任何病人,余必尽力保护不加毁伤,尤于产妇务求母子两全;
(七)对于绝望之病人,余必婉辞相告,俾得及时为物质上宗教上之身后预备;
(八)余于任何病人,绝不需索其力所不逮之诊金,并愿每日牺牲一部分时间,为贫苦病人免费之诊治;
(九)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私立震旦大学一览(民国廿四年)》,第113页。)
比较而言,这两所教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育都注重医学伦理课程的设置,但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特色。此外,教会大学医学伦理课程如何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医生群体的道德建设,则应考察教会大学医学毕业生在其间发挥的作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