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之道”:沪上西医与近代中国的医学伦理建设(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教会大学医学毕业生群体与“医德”讨论
教会大学医学院毕业生是中国近代社会西医群体主要成员的构成来源。民国初年,一批中国有志西医开始集合创办“中华医学会”,组成与以在华西人医生为主的“博医会”相似但又极具本国特色的医学共同体。
1915年2月5日晚,21名中国医生联合组成中华医学会,并在上海南京路34号俞凤宾诊所设立事务所;主要创办人物有伍连德(1879—1960)、颜福庆(1882—1970)、俞凤宾(1884—1930)、刁信德(1878—1958)等,并创办《中华医学杂志》,会长为颜福庆,杂志总编辑为伍连德,俞凤宾为该会及杂志庶务。该会宗旨即强调“甲,巩固医家交谊;乙,尊重医德医权;丙,普及医学卫生;丁,联络华洋医界(以达上列目的)”。
该会早期成员多有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的经历,如颜福庆1899年即入该院,成为第二届医科学生,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留学。颜福庆家庭亲友也多与圣公会和圣约翰大学有所渊源。
俞凤宾,字庆恩,江苏太仓人,先是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留学,得公众卫生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后,兼任南洋大学校医,1923年任圣约翰大学医科教授,并兼任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等职并编辑《中华医学杂志》十余年,1930年因病去世。
俞凤宾在公共卫生及医学新知等领域多有译著和论述,因而享誉医界。1931年3月15日,上海医学界七个团体,包括上海市医师公会、全国医师联合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上海支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新药业同业公会以及中央大学医学院,在西藏路时济医院礼堂为俞凤宾举行追悼会。
(一)俞凤宾与《医家伦理纲要》的译介
俞凤宾在初创中华医学会时期,即讨论了医生应有的社会伦理责任,在国家与社会的艰难境况下,中华医学会的成员乃“利济天下之士”,认为“医,乃辅仁之术”。俞凤宾等中国西医群体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建设自身群体的医学伦理道德体系。
而曾翻译了美国医学会的《专业规范法典》,1928年发表于《德华医学杂志》,尝试初步在中国西医群体中引进医学伦理体系。俞凤宾在序言中论及医学伦理的重要性,认为没有伦理可遵循,“势将医业沦胥,学术颠坠”;因而,在伍连德的建议下,俞氏翻译了上述美国医学会《法典》,“迻译新大陆之医家伦理,以示古神州之业岐黄者,俾潜移而默化”。俞凤宾采用美国医学会《法典》纲要,以为中国同业参考,正如其所言“明效即著于远邦,良法可推于吾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