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29)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1、建立管理机构,抢救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只有经办御膳的食官,从无管理全国餐饮业的行政机构,厨师如同散兵游勇,无人过问。解放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成立饮食服务公司,配备得力干部,保证了餐饮业健康发展。必要时国家还在财力上给予扶持,开展技术交流,评定技术职称,检查服务质量,推广创新品种,解决劳保福利等问题,真正使厨师成为国家职工,当家做了主人。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餐饮业形成国营(合作)、私营、三资经营的三足鼎立局面,但国家对厨师的管理并未放松,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厨师不论在何种性质的餐馆工作,个人合法权益都有相关的政策保护。这一点不仅是史无前例,而且在海外许多发达国家中都难以办到。
它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体现出中国厨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在建立管理机构的同时,国家大力抢救烹饪文化遗产。在政府直接干预下,狗不理包子铺、义兴张烧鸡店、松鹤楼菜馆、大三元酒家等一大批濒临倒闭的百年老店得以新生;孔府菜、刘墉菜、帅府菜、大千菜等名流菜种被挖掘出来;《调鼎集》、《宋氏养生部》、《齐民要术》、《饮膳正要》等古籍相继整理出版;楚国冰盏、汉代漆器、唐朝金杯、宋代名瓷等餐具也得到了发掘、研究;还有不少名师的技艺录像得以保留;众多饮食文化专题列入国家科研项目。
这都证明国家对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视。
2、组织众多人力,出版书刊
据估计,历史上留下的烹饪著述,总数不超过300本;解放前这类书刊的出版数不足200。解放后我国的563个出版社,每年约出饮食文化书籍近500种;301家音像出版单位,发行过烹饪录像带数百盒;在全国的8135种期刊中,与饮食文化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就有100多种。这些数字与过去相比,有天壤之别。这说明烹饪登上大雅之堂,作为一种"文化",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
这些书中,不少都是精品。如作为外事礼品的《中国名菜谱》(18卷)、《中国小吃》(10卷)、《中国烹调大全》、《中国名菜集锦》(9卷,收菜点953种)、《中国古典食谱》(收菜品3249种)、《中国菜肴大典》(6卷,收菜品近8000种)、《中国食经》(中国文化五经之一)、《中国筵席宴会大典》(收宴名席谱2862种)、《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卷外卷)、《中国烹饪辞典》(收词目20690条)等,这些书对中外学者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烹饪期刊方面,有四种类型:一是偏重于理论探讨的《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研究》、《中国食品》、《中外饭店》;二是致力于传授烹调技艺的《东方美食》、《四川烹饪》、《烹调知识》、《美食》、《广东烹饪》、《上海食品》;三是宣传饮食文化的《中国食品报》、《美食导报》、《饮服时报》、《饮食服务科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