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评《西比尔,或两个国度》丨“盛世哀歌”(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但与此同时,迪斯雷利对底层民众的冷漠愚昧更为痛心疾首——为参加热闹非凡的赛马会,赌民前一晚就早早来到赛马会馆,他们“一想到第二天的比赛就心跳不已,同时又为如何赢得赌注而绞尽脑汁”。像富商和议员一样,他们急匆匆地赶赴致富之路,幻想一夜暴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恶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小作坊主,还是变着戏法压低工资的马尼勋爵(他每周只付给农场工人八先令,理由是:“工人工资越高就越会变坏;他们只会把钱在啤酒店里挥霍掉”),他们的精神气质(即市侩气)可谓毫无二致。在迪斯雷利看来,这是英国长期片面奉行功利主义学说造成的必然后果:边沁、密尔等人鼓吹的功利主义既是英国社会的强心针,也是安慰剂——结果使得英国成为充满中庸和市侩习气的“小店主国家”。
赌博和炒股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时尚。此外,不知从何时起,“放债欠债也成了国民习惯”;更糟的是,“赊购成了所有交易的主宰,而不是偶尔为之的辅助手段”,由此则助长了“不诚实之风”——在信贷原则的支配下,英国的“对外贸易无异于赌博,国内贸易则呈现出恶性竞争”。这一恶性竞争的结果是社会道德整体滑坡——超长的工时,微薄的酬劳,有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居高不下的新生儿死亡率,等等,种种因素的合力最终加剧了这种人性的退化和社会的分裂。
这是维多利亚盛世的阴暗面,也是卡莱尔所谓“英格兰现状问题”(The Ques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England)的真实写照。据官方统计数据,在《西比尔》发表三年前,即1842年,英国一千六百万人口中有一百万处于贫困线以下,依赖政府救济。利兹十五万人口中有两万人平均每周生活费用只有约十便士。在威尔士,每十一人中便有一名乞丐。诗人托马斯·胡德在《衬衫之歌》中所谓“面包昂贵,血肉低廉”显然并非夸大其辞。这一现状引发了大规模的宪章运动——恩格斯预言,只要“稍加推动”即能“引发雪崩”;而桂冠诗人丁尼生则仿佛看见“一个饥饿的民族缓缓走来,/犹如雄狮匍匐逼近……”。针对这一现状,卡莱尔本人在《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 1843)一书中提出了严厉的社会批判:
“英国的状况——公正地说,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危险也是最奇特的状况之一。英国充满各种各样的财富,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绰绰有余,而且到处都非常充足……可是在过剩的充盈中,人民却死于饥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迪斯雷利的《西比尔》堪称是卡莱尔思想学说的文学呈现。在《宪章运动》(1839)一文中,卡莱尔写道:“当前工人阶级的状况已释放出不详的征兆”——具体而言,这是一种因工人大众困窘的生活状况、上层的漠然态度和社会整体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民怨的聚集。“两个国度”中贫穷一方的生活状况不仅会在物质和生理层面造成恶果,更会对英国整体社会道德伦理构成威胁。借助于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迪斯雷利深刻地揭示出“英格兰的现状问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贫困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道德危机——随着“社会传统建制的崩坏,一种具有毁灭力量的危险情绪正在酝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