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自然守护者们的“AI变形记”(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在经历生态研究现状的挣扎后,林聪田和孙钰都想到了百度大脑。而当 AI 遇上科研,确实也爆发出了不小的能量。

科研机构:自然守护者们的“AI变形记”


2017 年,林聪田开始利用百度大脑开放平台探索在物种多样性领域的开发与创新,研发出一个名为“生物记”的人工智能平台。
对于中科院的研究人员而言,“生物记”无疑是他们的福音。据介绍,当一位野外工作人员拍下一张照片时,他就能随时通过“生物记”去快速识别,并记录物种出现的时间、精确的位置信息及生存环境信息。而以前要完成这些信息的记录则需要背着几斤重而且操作繁琐的装备,着实是一门苦差事。
解放了科研人员后,林聪田开始尝试让对生态学
感兴趣的民众加入到环境观测中来,为了让人工智能获取更多数据完成学习,林聪田准备 5 月中旬开始面向公众推广“生物记”手机 App,鼓励鸟类爱好者将拍摄到的图片上传到 App 里。林聪田说,这样既能增加可以训练的数据,同时又能普及生物科学。
林聪田把 AI 做成了连接学者和公众的桥梁,而孙钰早些年使用 TensorFlow 的经历让其知道 AI 在森林里将大有所为,然而,在遇到本地化服务不足等问题后,他在 2018 年选择了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PaddlePaddle)。丰富的中文资料、高效的服务团队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让其更加笃定飞桨对中国的开发者更加友好。
“飞桨对国内的开发者来说确实是最易学易用的,
我的学生哪怕是零基础来学,看着中文的教程以及官网的实例学习起来都比较快,而且,百度的工程师们都能做到在社区及时回复,此外,硬件的落地非常到位,百度的同事来我们实验室现场安装、调试,更换合适的镜头、支架及电池,整个落地的支持是非常好的。”孙钰这样赞赏飞桨。
事实上,要让 AI 的能力充分应用到生态学研究绝非易事。“中国动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就拿鸟类而言,已经有记录的就有一千三到一千四左右,而且分类系统不同,分类观点也不一样,这样庞大的数量,想准确识别还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林聪田回忆道,“当时国内甚至国外都尚未有健全的 AI 检测平台,准确率不高,鲁棒性也不好,这些都会导致应用的场景大大受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