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变形记》:在视与听中追忆家庭“逝水年华”(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那么,视听语言呢?或许这部电影的“听”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太密集了,简直聒噪。导演亲自撰写了散文诗一般的电影剧本(没有任何对白),然后让祖父(恩里克)的六个子女轮流念属于自己的内心独白部分(祖父则是读给祖母的信)。公允地讲,剧本颇具文学性,能看(听)得出来导演是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拥趸。也正是通过这些“念稿”我们明白了主要情节,也搞懂了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做《鸟类变形记》——子女就是鸟儿,父母就是大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类似的意思,不过大树指的是祖母,因为祖父一直漂流在海上。是祖母(贝阿特丽丝)以及女佣(祖尔米拉)给鸟儿们树荫庇护,给鸟儿们喂食,而一旦大树倾倒,鸟儿们就得自己去寻找活路。这也是为什么大儿子雅辛托想摆脱重力,像鸟类一样生活的原因。甚至祖父最后也叫了一声“母亲”,因为在这种关系里他也好像是被照顾的大儿子一样。
如果说这部影片也是献给母亲的颂歌,可能也没什么不妥。
那么,这些画外音真的是太多了吗?在这种电影里,关键难道不是如何处理声音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吗?这部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图像非常有力度,声音和图像形成了一种“复调”:两个不同感官同时奏响了一个追忆逝水年华的乐章。对于中文观众来说,可能葡萄牙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听起来像没完没了的闲扯。但如果我们留心语言的意思的话,就会发现它和画面的配合完全具有不同的功能,不是“看图说话”。这部影片的形式让我想起法国电影大师克里斯·马凯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堤》,也是哲思散文式的画外音念白,图像是现代艺术的形式,比如拼贴、照片、插入纪录片等,似乎有一种错位感,但这种错位感却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双重感受。
《鸟类变形记》的图像非常丰富,就像现代装置艺术一样,且不断变换“看”的视角,非常具有层次性,同时又简单明了,传递出作者的信息。从“看”的内容分,一类是“看风景”,风景、绿植、鸟类、大海;一类是“看图像”,包括各种油画、照片、类似油画的构图;一类是“照镜子”,各种各样的镜子,圆的、方的、树丛间的、海上的。但是,这些“看”其实都不复杂,最有效的一点是,这些不同的层次有效地达成了观众心理上的“通感”。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要如何让我们“看见”对往日时光的追溯?导演用镜子里微微被风吹过的窗帘,打开客厅的灯时瞥见的家族老照片,在布艺沙发上轻轻移动的阳光,共同达成了这种微妙的感受。
“隐秘的生活”是对死亡的回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