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安德森评亚当·图兹:隐秘的情境主义?(上)(1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大约1400人因为独立而在战争中丧生,或许有2000人。而三万爱尔兰人死于法国、巴尔干半岛和中东的战壕。非暴力的吗?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对战争的反应是《洪水》所没有提到的: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如此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如此空洞、臭名昭著,还仿佛是一种高度精致的文明——尽管有意识地存在着种种不协调之处;发现它流淌着这种令人憎恶的血液,发现它一直以来就是如此,就像突然不得不在自己的家庭圈子或一群最好的朋友中认出一帮杀人犯、骗子和恶棍时类似的震惊。
如果这场战争以民主和法治的胜利而结束,那么随之而来的和平又如何呢?它体现了民主法治吗?图兹认为凡尔赛条约没有什么特别的缺点,他赞扬威尔逊、劳埃德·乔治(Lloyd George)和克莱门梭(Clemenceau)——他对后者尤其同情——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可以理解的不同关切,而且愿意达成协议,将令人满意的共同解决方案强加于他们击败的国家。由于德国是侵略者,《条约》中的战争罪条款作为从德国获得无限期赔偿的正式依据,可以是理所当然的。重要的是,无论德国人多么厌恶这些条约,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都得被迫接受。凯恩斯抨击《条约》的言论——尽管可能是修辞技巧——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恶作剧,不仅鼓励鲁莽的德国抵制偿还债务,而且毒化了伦敦和巴黎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破坏凡尔赛和平合法性方面比他做得更多,新生的德意志共和国有胆量拒绝盟军的最后通牒——它本来必须在条约上签字。
值得庆幸的是,像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这样的极端主义者(他呼吁用游击战抵制条约),甚至像时任德国总理菲利普·谢德曼(PhilippS cheidemann)这样的温和社会民主主义者(他主张采取一种过分强调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的“既不和平也不战争” [Neither Peace Nor War] 的立场)在最后一刻接受了条约。魏玛仍然存在许多惯犯行为,拉特瑙(Rathenau)三年后达成的《拉帕洛协定》 (Rapallo Pact)——“一种自我放纵的民族主义幻想”——与凡尔赛精神不符;第二年,法国占领了莱茵兰(Rhineland),以确保德国支付赔款,这又是一场高风险的危机。但与拉特瑙不同的是,施特雷泽曼一直都明白,德国必须依靠美国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这样的判断自然而然地来自于这样的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相对正义战胜了邪恶。惩罚是必要的,为了重新加入体面的行列,犯罪者必须接受惩罚,但决不能过分。任何稳定的和平都不可能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历史性事件之上,被迫接受这一事实的整个国家会认为其不诚实和不公正而拒绝接受,这种考量是不能在这一心理框架内出现的。同样,如果德国采取韦伯或谢德曼所倡导的路线,拒绝同盟国的命令,让他们看看占领这个国家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面对所有不可避免的抵抗,以及他们自己的人民能够忍受多久。在1919年的德国,这种抵抗将团结大多数活跃的政治国家。通过他们的投降,那些被图兹誉为当时的英雄的中间派政治家们确保了完全正当的反对的旗帜,并且注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获胜,将会仅仅传递给激进的右翼。在凡尔赛建造的这座大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已经腐烂,注定要坍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