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局?故事成也法则,败也法则(1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说回民俗学,其实,关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差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只需要取得业内同人的大致认同即可,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精确限定。可是,从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提倡民俗研究一直到现在,每一个时代都不断有人在讨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要知道,客观的生活世界一直在变化着,这种讨论是可以永无止境的。慢慢地,民俗学科内部也开始出现各种“圈地运动”,兴起各种“□□民俗学”,不同分支都尝试划清各自的研究范畴和界限,甚至仅仅是区分“故事”和“传说”的论文就多达百篇。可是,这种讨论有意义吗?我觉得意义不大。这就像我们面对一片荒地,你天天讨论这块地到底适合种黄瓜还是种地瓜,应该种葡萄还是种苹果?我的意见是:“先别讨论了,好歹先种上点啥。否则,春天过去了,啥也没种下。”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其实是一个意会知识。大家在对前人成果的阅读和学习中,会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学科的大致领域和主流方法的大致图式,这是一个逐渐习得的知识历程,而不是靠一个人的一篇文章或者几句话,就能够让一个青年学生清晰地明白一个学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是做过学术史研究的,在我看来,民俗学界的至少一半论文都是伪问题或者差问题,许多学者从他提出问题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费力去写一篇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甚至是一部毫无学术价值的专著。

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局?故事成也法则,败也法则


《中国奇谭》(2023)画面。
新京报:除了内部面临的困境外,外部环境也在变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的开展,这一方面提升了民俗学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也让学科研究变得“功能化”。在今天的环境中,民俗学者应如何处理与公共领域的距离问题?
施爱东:不同的学者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每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仅谈一点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想法吧。
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我觉得每一个学者都可以自主地选择。有一些学者擅长思辨,不擅长应用,那么就其所长来说,他可以偏爱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有些学者社会经验丰富,有很强的民俗感悟力,这一部分学者当然可以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可是,理论民俗学者和应用民俗学者常常互相看不上,互相诋毁,我觉得没有必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