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局?故事成也法则,败也法则(9)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新京报:你怎么看民间歌谣故事流传过程中,身处底层社会的普通民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精英意志又如何渗透影响着俗语传说的表达?
施爱东:传统的民俗研究,经常使用民众、乡民、村民这种笼统的概念来指称研究对象。民众是个成分多样的复杂群体,使用这样笼统的概念来进入具体研究,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接着上面的例子来说,陈泳超在进行“接姑姑迎娘娘”活动调查的时候,创造性地将全部村民分出了六个类别,对每一个类别进行逐个分析,最后他就发现,真正掌握传说话语权的,只是极少数民俗精英分子。绝大多数的普通村民虽然会随大流地参与文化活动,但他们并不参与文化创造。
不同传说之间的竞争,其实体现为民俗精英之间不同文化理念的竞争。民俗精英出于各种因由,可能会分出不同的小团体,团队内部,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总是既有竞争又有协商。每一个传说背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部分民俗精英的利益诉求,他们会通过主动宣讲、文字记录,以及不断纠正老百姓的自然讲述来传播和巩固他们所认同的传说。所以说,民俗精英的文化创造,主要体现为一种“话语权的争夺”。
新京报:这本书还收录了围绕“拿破仑睡狮论”的溯源,包括你此前也关注“中国龙的发明”。从故事学角度看,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总是热衷于寻找某个象征物来建构民族形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理解这类民族寓言?
施爱东:无论“睡狮论”还是“龙图腾”的发明,都跟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关。顾颉刚早在《古史辨》中就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大禹以及大禹之前的历史,都是神话,不是史实,至少缺乏史料能够证明炎黄等事实上存在过,但这些观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认为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因而一度遭到摒弃。这点从“睡狮论”到“龙图腾”的观念流变,以及“龙图腾”的实际意义重写中便能够看到。具体来说,“睡狮论”起源于清代末年,是民族主义者为推翻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而发明的一个具有启蒙性质的政治符号,当时的主要政治任务是推翻封建王朝,民族主义者不可能用一个“代表封建王朝的龙形象”作为自己的政治符号,他们选择了“唤醒睡狮”这样一个政治意象。

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局?故事成也法则,败也法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