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象环生、千钧一发——两件红山玉龙成为“国宝”前,有多惊险?(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1975年,由郭大顺带队,姜思念、王成生、王志富组成的考古队,在西拉沐沦河海金山、少郎河白音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后,回过头来看墨玉龙。郭老看完过后,说:"很奇怪,从没见过。”这一未解难题移到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刘观民手中,刘观民说,是什么东西,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属红山文化时期的文物"。
1979一一1984年,郭大顺的考古团队在西辽河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中,取得让世人振奋的业绩,承载着6500一5000年红山文化历史记忆符号的精美玉器公布于众。这期间一批以龙为主的研究成果纷纷出炉,1984年《文物》第六期刊登了孙守道、郭大顺撰写的《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贾鸿恩执笔以翁旗文化馆名义发的《三星他拉发现玉龙》,孙守道撰写的《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这三篇文章揭示了三星他拉玉龙与牛河梁出土的玉龙有着同源、同时、同属关系。从此墨玉龙的身世就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作为史前五千年中华文明曙光的物证,永久展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回顾墨玉龙从出土到被慧眼识珠认定为“国宝”,经历不可谓不坎坷曲折,过程中多次险象环生——在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的当口,许多的龙形器物都毁掉了,幸亏无人识得它是“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八十年代之前,牧民们热衷于用玉石制作烟袋嘴子,幸亏它玉质沉浊,又有绤裂,出不了上品的烟袋嘴子,因此又逃过了一劫;在确认它的国宝身份前,旗文化馆并没有将它当作贵重文物,几次搬家也没有特地轻拿轻放,而是随手搁放,所幸没有损坏;1983年,为庆祝改革开放五周年,把它及其他上百件文物一同拿到尚未修复好的北大庙(梵宗寺)破旧的二楼上展览,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在木桌上放着,人们看到它像青石质地,随意拿在手上观赏、敲击,放下时常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所幸毫发未损;1984年国庆前夕,墨玉龙被选中参加北京故宫35周年文物精品展,翁牛特文化馆贾玉贤和她老伴旗畜牧站长王元哲两人,坐着火车拎着兜子护送它进京,着实让迎接他们的文物专家捏一把汗。
但,墨玉龙不愧为“中华第一龙”,冥冥之中似有天佑,最终它完好无损地安放在国家博物馆,接受着八方来客的欣赏与赞叹。
2、翁牛特旗博物馆藏黄玉龙出土情况

险象环生、千钧一发——两件红山玉龙成为“国宝”前,有多惊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