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象环生、千钧一发——两件红山玉龙成为“国宝”前,有多惊险?(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1949年春季,刚新婚不久的农民马忠信(1925一1996)驾开荒木犁,在翁牛特旗原山嘴子乡新地村南5-6里地的南梁东拐棒沟一处开阔的平安山山半腰开垦荒地时,突然咯瞪一下,牛拉着的犁只走两步就停了下来。马忠信低头一看,原来犁锌尖上套上了圈子,他当时以为是铁或是石圈子,当他从犁锌子上取下,擦一擦上边的土时,它露出了白石质。当他拿起对着太阳光一照,里边透出米黄色。马忠信将它带回家里,扔给家中的孩子们当做玩具玩耍。没人特别注意到这件弯钩子一样的“石圈子”,更没人能想到,这件犁地时捡回家的石圈,竟是一件远古时期遗留下的国宝玉龙!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件样貌平平无奇的“石圈子”就这样被留在了马忠信家。
1978年6月的一天,翁牛特旗广德公镇皇姑屯炒米营子收皮毛、做小生意的农民李井荣,遇到原山嘴子乡朱代沟他连襟(李井荣小姨子的丈夫)马跃,马跃拿出这块重六两多的黄玉石,问他要不要收来做烟嘴?他向李井荣解释说,两个月前来了两个收老钱和金银器的南方老客,为筹钱给母亲治病,马忠信的二儿子马金海差点将这块玉卖掉。因南方老客给的钱少,马跃便没让马金海卖,马金海转而委托马跃帮着卖。李井荣听后,拿起小铁刀在玉上使劲划了一下,没划动,心想,不是囊玉。他听人家说过,玉,只要硬、色淡、透就是好玉。他反复仔细看着这块黄玉,心动了,问多少钱?马跃说咋也得120元钱吧!120元,是普通老百姓几个月的工资了,但对生意人李井荣来说却不算啥。买了这块好玉,做出几个好烟袋嘴子,转手卖掉就赚回来了。生意成交后,马跃给马金海送去60元,他留下了60元,三人对这笔交易都非常满意。
万幸的是,李井荣后来忙于做买卖,没有来得及找磨玉工匠,黄玉龙才避免了被割断做成烟袋嘴子的命运。等到他儿子承包砖厂、不用他挣钱养家糊口时,李井荣才又开始琢磨起这块黄玉来。他拿着黄玉龙来到乌丹,找外甥闺女赵国芹(旗纪检委干部),看一看找人怎么做成烟袋嘴子。赵国芹把玉龙拿给丈夫孙平看(孙平,旗法院某法庭庭长,后任副院长),孙平说:"我看它和三星塔拉出土的玉龙差不多,是文物,不能做烟袋嘴子。"于是,他把黄玉龙描了一张图,领着李井荣来到旗博物馆,给时任馆长的贾鸿恩看。贾馆长看后,内心激动不已,但表面显得很平静,说:"光凭图看不出来是啥,你们把东西拿来看看。"他们二位又拿着实物第二次来到博物馆。贾鸿恩说:"你把东西留下吧,我得去别处找人鉴定一下。"于是,贾馆长带着黄玉龙去了北京,找中科院考古所苏秉琦先生进行鉴定,并由刘观民研究员出具了鉴定证书,确定了它的年代和价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