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章世纪之交各国哲学第二节新康德主义(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新康德主义坚持先验论的立场,适应科学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对科学的先验性质做了新的解释。康德把先验直观形式和先验范畴分别看做是欧几里德几何 和牛顿物理学的“可能性的条件”。后来的非欧几何和量子力学说明,几何学不 一定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为前提,物理学也不一定以“实体”、“因果关系”等范畴为基础。这就逼得新康德主义者对什么是先验因素的问题做出新的回答。生理学派先把先验因素归结为心理、生理组织,接近于经验主义的立场。马堡学派的成员主张把科学的先验条件解释为纯粹的逻辑结构。柯亨(Herman Cohen,1842—1918年)在《纯粹认识的逻辑》(1902年)一书中,把科学的先验性看做是纯粹思想的逻辑,先验逻辑是在一切科学文化事实中提炼出的纯粹规律,并可以被经验事实验证。他说,康德提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不是关于认识的起源或主体能力的问题,而是科学依据的问题;
因此先验形式不是主观的,也不因科学理论形态的改变而改变。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认识过程为转移,同时,它在各门学科中也是统一的,是科学知识系统化的基础。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形式是用数字方程式表示的确定规则,而不必用时空形式和范畴来表示。那托普(Paul Natop,1854—1932年)在《精确科学的哲学基础》(1910年)中,推翻了康德把数学建立在时空直观之上的观点。他考虑到非欧几何的发展,把数学看做是纯粹的逻辑构造。
遵循康德关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与联系的基本思路,新康德主义者积极寻求科学的统一原则和差别原则,西南学派创立的价值论就是一切科学的统一原则。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年)在其代表作《知识确定性的研究》(1873年)里,论证了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价值”,哲学只能作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价值科学而存在;不但伦理学、美学的原则是价值判断,认识论的问题实际也是价值论(Axiology)的问题。真理是逻辑判断的价值,真理不但是事实判断,而且是应该这样思维的价值判断,是思想的规范。价值论是科学和文化的共同基础,它的分支是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宗教学,分别是对真善美圣这四种价值的研究。文德尔班同时还按这些价值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按他的区分,历史科学的任务是记述有价值的个别事实,自然科学则要建立思想的法则。
他的继承者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1863— 1936年)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在《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1891—1902年)、《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年)等书中,把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提到本体论高度,提出了“现实的连续性和异质性的原理”。连续性是普遍共同性,异质性是个别性、差异性,现实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但他论证说,科学不容许矛盾的思想,一门科学的对象只能是二者必居其一。连续性和异质性的区别是自然和文化的区别,自然是事实,而无价值,只有文化才有价值。李凯尔特说:“关于价值,我们不能说它们实际上存在或不存在,而只能说它们是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自然科学是事实判断的体系。人们为了认识现实,用数学把现实改造为同质的连续性,用历史学将现实改造为异质的间断性。也就是说,自然领域里,个别事物是一般规律的事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