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中的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炎黄崇拜(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上文所引仅为祖述炎黄的魏晋南北朝墓志中的一部分,至于自称“系本高阳”“肇基颛顼”“帝喾之苗裔”“源于帝尧”“夏启之胤”“诞自周胄”“与嬴分流”“楚庄王之苗裔”云云,虽然没有直接祖述炎黄,但却间接自称炎黄后裔的,更是不胜枚举。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祖述炎黄的墓志,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时人普遍认为炎黄是姓氏之祖和华夏共祖,皆以炎黄苗裔自居,皆以炎黄苗裔为荣。第二,祖述炎黄者北方多于南方,北朝多于南朝。这固然与目前发现的北朝墓志多于南朝墓志有关,但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更需要攀附炎黄等远古圣王,更需要认同伟大先祖,当是更重要的原因。第三,祖述炎黄者,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多于汉族。游牧民族贵族入主中原后,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许多人接受了汉文化,有的甚至逐渐融入汉族,因而炎帝、黄帝、尧、舜、禹等远古圣王也成了他们尊崇的对象。游牧民族贵族墓志对炎黄的祖述,与游牧民族政权统治者对炎黄的祖先认同是一致的。各族对以黄帝为核心的民族先祖谱系的认同,成为自秦汉以来形成的草原游牧民族共同体与中原农耕民族共同体融合的重要标志。
第四,祖述炎黄者皆为王公贵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平民百姓的墓志稀见,且志文简短,这是由其政治身份、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从目前所见平民墓志看,未见祖述炎黄者。《东晋王康之墓志》曰:“永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晋故男子琅耶临沂王康之,字承叔,年廿二,卒。其年十一月十日,葬于百石。故刻砖为识。”[18]墓主为琅耶王氏,出身可谓不俗,但却未有一官半职,家境也不富裕,因而只能“刻砖为识”,自然也就无力攀附炎黄了。《北魏刘荣先妻马罗英墓志》曰:“河阴县人刘荣先妻马罗英神龟二年七月五日。”[15]91《东魏范思彦墓志》曰:“瀛州河涧郡中水县民范思彦铭上记。”[14]339《西魏谢婆仁墓志》曰:“大统十六年七月九日谢婆仁铭住在谢营中。”[19]这几位平民的墓志更是简约到了极致,可见当时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祖述炎黄。
祖述炎黄和尊崇炎黄,经历了从贵族到平民、从华夏到夷狄、从墓志到家谱的嬗变,呈现出不断下移和扩散的态势,以至后世“寻常百姓家谱,无一不祖黄帝”[20]7。墓志和族谱是血缘与文化、真实与虚构相互交融的结果,是“慎终追远”“法祖敬宗”“文化寻根”的需要和产物。墓志和族谱对于炎黄的祖述,虽然未必是血缘的真实,但却是文化的真实,是中华民族永续不绝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