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藉藉谁说无名?(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到了近代,胡适在《谈谈诗经》中,认为《野有死麕》是是写男子对女性的勾引,但只是所谓“初民社会”的风俗,无可厚非:“《野有死麕》的诗,也同样是男子勾引女子的诗。……此种求婚献野兽的风俗,至今有许多地方还保存着。”
《诗经》中以茅草比喻女性的诗句不少。如《静女》一篇中的“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硕人》一篇中的“手如柔荑”。荑指茅草初生的嫩芽。
再有《出其东门》一篇中的“有女如荼”,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荼是“茅华轻白可爱者也”,荼指茅草生出的白花。不过,《诗经》中的荼,并非都指茅草,如《困学纪闻》认为,“谁谓荼苦”的荼,指苦菜,而“以薅荼蓼”荼,指陆草。
从《诗经》来看,上古时白茅是用来“包”“束”鹿肉的,而不是“藉”。在日本,做粽子是用白茅将糯米包起来,再用稻草灰碱水将其煮熟食用,因此棕子称作“茅卷”。
“藉藉”其实很有名
现在粉丝圈,很流行一句话:“陪你从籍籍无名到光芒万丈。”籍籍无名这个词被当做成语,虽经《咬文嚼字》等很多刊物曾撰文辨析,这个词意思不通,来路不明,仍不绝于耳。
在古代诗文典籍中,藉藉或籍籍主要有三意:一形容杂乱众多,二形容众口喧扰,三形容声名盛大。
陈子昂诗中的“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韩愈诗中的“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再到苏轼词中的“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藉藉”或“籍籍”都是用来称赞对方名气大、声望高的。
显而易见,“藉藉无名”字面上看自相矛盾。或可作“寂寂无名”。
金庸小说爱用“藉藉无名”这个词,如《笑傲江湖》中说,岳不群名字虽然叫作“不群”,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名声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说话,岳不群一样和他们有说有笑,丝毫不摆出华山派掌门、高人一等的架子来。”
藉,或籍,与名声相关,见于《史记》。赵高常在胡亥面前说蒙毅坏话,蒙毅以秦穆公、秦昭襄王、楚平王、吴王夫差误杀忠臣良将为例,为自己辩解:“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清代周寿昌考证:“用白茅之藉,言声名得所藉而益盛也。”唐代司马贞把“藉于诸侯”解释为“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这就是成语“声名狼藉”的出处。
狼藉何解?据《埤雅》,“狼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起卧游戏,多藉草,草皆乱,故曰狼藉”。狼藉的藉,应该作践踏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