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的历史符号学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乾隆下江南”的历史符号学


(图片来源:壹图网)
钱冠宇/文
乾隆大概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后世喜闻乐见的帝王IP之一,他的六次江南巡幸之旅早已成为备受青睐的桥段,多年来,无数野史传奇和曲艺影视围绕这一题材进行了不厌其烦地演绎与改编,以至于在大众印象中建构了一种通俗版的乾隆形象,这种形象根深蒂固地与微服私访、侠义恩仇、寻欢作乐等主题联系在一起。
尽管稍有史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游山玩水绝不会是帝王巡幸的唯一初衷,但乾隆下江南的真实目的却始终众说纷纭,如找寻身世说、视察水利说、笼络人心说、巩固统治说、好大喜功说等等,未成定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乾隆大帝》的作者郭成康才会在1998年与美籍华裔学者张勉治(MichaelG.Chang)的私人谈话中发出感慨:“对南巡,人人都可以说两句,但是还没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

张勉治现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美国汉学名家,由于长期在海外求学、执教,且缺少汉译作品,国内读者对他还算不上熟悉。《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是张勉治2007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深入探究了“盛清”时期帝王巡幸江南对于帝国统治的重要意义。是书从康熙时代的南巡开始叙述,但主要还是着墨于乾隆帝1751-1784年间的六次南巡。
两宋以来,江南一跃成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域,对整个清帝国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政治上看,来自江苏和浙江的汉族士人占据了九品文官制度中后五位的多数职位。从经济上看,这两个省创造了帝国的商业和农业大半财富,向国家供应漕粮,它们上缴的赋税占据国家收入的最大份额,更不用说它们所出产的食盐、丝绸和瓷器等其他重要的商品和奢侈品了。在文化上,江南是汉族士人学术和高雅艺术无可争议的中心。”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也让它成为反清复明活动和反满情绪的集聚地。
过去国内学者习惯把乾隆南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震慑当地的汉人精英,而张勉治则通过研究指出,乾隆南巡有着宣扬多重意识形态的目的,是具备多重象征意义的政治活动,其实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政治作秀,与盛清时期的统治建构策略相辅相成。因此,不妨将张勉治的研究称为“‘乾隆下江南’的历史符号学”,《马背上的朝廷》一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揭示出了这个经典符号隐藏的诸多象征逻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