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阳城地区民众的佛教信仰研究——以南涅水北朝造像塔为中心(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且居于二十八天的天人,亦不能摆脱轮回之苦①。很明显,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诸天的认识较为浅显,其观念里的“天”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仅没有上下层次的区别,还与超脱六道之外的西方净土等同。综上可知,北朝时期,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教义有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性认识上,应是相对浅显的。
(二)民众对佛教人物认识浅显

北朝阳城地区民众的佛教信仰研究——以南涅水北朝造像塔为中心


北朝时期,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人物的认识,以北齐为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由前文可见,阳城地区民众雕凿造像塔时所选的佛教题材,应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包含其他佛和部分菩萨,所造对象相对多元。但据上表统计可知,北魏、东魏时期,阳城地区民众多将所造之像称为像、石像、石佛、石浮屠,并在碑刻题记中极少提及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北齐时期,民众虽仍多将所造之像称为像、石像、石佛、浮屠,但已有明确指出造像人物,并提及佛教故事、人物的石刻、许愿文碑问世。据侯旭东先生观点,民众之所以将造像统称为石像,其情况大致有二:一为民众对佛教人物知之甚少,仅受时代造像之风影响而进行造像,故民众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造像活动本身,对所造石像的造型、题材不甚在意,因此将造像统称为石像;二为因造像社邑成员的崇奉对象各不相同,故将合邑雕凿的造像统称为石像,但该类石像上多或会镌刻所造佛教人物之名,或造像者提名多会冠以“某某佛主”的头衔[3]。
纵观南涅水出土的所有造像塔和许愿文碑,除一通明确指出所造石像为观音像(武平六年)、一块为十六王子佛像(196号),一通冠以“菩萨主”头衔(北齐天保年间)、两块冠以“四天王主”头衔(674号、675号),四通提及佛教人物、故事(河清二年、天通四年、武平元年、武平六年)[2]外,其余造像及造像者头衔均与佛教人物无关。由此推断,北朝时期阳城地区民众之所以将所造之像统称为像、石像、石佛、石浮屠,应是出于对佛教教义、人物不甚了解的原因。加之这些明确有北朝纪年,并指出所造佛教人物或提及佛教人物、故事的许愿文碑,均雕凿于北齐时期,特别是北齐末年。由此推断,北齐以前,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人物的认识应相对浅显;北齐以来,特别是北齐末年,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人物的认识虽仍相对浅显,但较之北齐以前,已有了很大进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