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irstinclass新药研发,还缺什么?(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一方面,基础科研从模型发现的新机制,是否与人体相同,这些往往需要通过一些更接近人体的稀缺模型(如原代细胞、组织样本、人源化小鼠等)进一步证实,并按照工业界标准开展重复验证、剂量探索等工作,对相关发现是否可靠,和疾病是否相关等方面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临床研究的某些偶然发现,如特殊药物组合的有效性、特定人群的敏感性等,是否能找出明确分子层面机制,并基于相关发现研发干预手段,也都需要回归到转化医学领域进行更详尽的研究。
基础科研方面,近十余年中国已取得长足进步。2005年中国大陆发表的CNS文章为4篇,2018年则已过百篇,2020年甚至达到150余篇(包括新冠CNS论文近50篇)。在不少细分领域,中国科学家,尤其是70后和80后年龄段的年轻科学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世界级领先的基础研究成果频频涌现,未来值得期待。
临床研究方面,中国的顶级成果相对没有基础研究频繁。但是鉴于中国大陆庞大的患者群体,以及一批临床顶级PI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中国临床研究有诸多明显优势(如入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同样是重要的存在。
相较而言,中国的转化研究明显偏弱,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基础和临床的长年割裂、行业观念和认可度的不足、领导者和执行团队的欠缺等诸多历史因素,虽然近年来也开始有所改善,但仍然距离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
缺失转化研究的first in class: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缺失转化研究的创新药是什么状态?来自布朗大学的Attila A. Seyhan教授在2019年曾发表一篇综述,提出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存在the valley of death的概念,存在包括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临床相关性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转化研究来解决。

中国firstinclass新药研发,还缺什么?


再来看看国内的某些转化研究做得不够深入,甚至缺失的first in class,经常遭遇的情形大概包括:
号称针对某适应症全球首创新机制,但靶点一直无法明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