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丨一周书记:时代欠逝者……一份讣告(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给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逝于2004.10.8)的头衔是“法国知识分子”,虽然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德里达去世当天宣称他是法国为世界贡献的“一位当代思想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作者接着不无揶揄地说,“德里达本人从不赞同他人的溢美之词,但或许会默许这句。”在这篇讣告中似乎更多谈到的是关于他的争议性,而且对“争议”的解读也很独特。比如1992年剑桥大学提议授予德里达荣誉博士学位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作者则认为:“不是德里达的观点或是对观点的论证饱受争议,而是他根本没有论证,确切地说连观点都没有。他一定会第一个承认这一点。他不仅反复地自相矛盾,而且强烈反对任何想澄清其思想的企图。他说:‘批判我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不可能的。’”(86页)实际上这也是对“争议”的一种解构,“他创造了‘解构’这个词,指一种难以定义的习惯,一种通过揭示文本中的假设和矛盾对其进行拆解的行为”。
(同上)既然他自己一定会第一个承认自己没有观点、没有论证,那么何来的“争议”呢?但是作者接着说“蒙昧主义一直有市场”,认为苏格拉底抨击赫拉克利特的追随者与德里达的批评者痛斥他的门徒的因由如出一辙:他们总是会以高深莫测的措辞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试图抓住不放,让他解释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又抛出另一套故弄玄虚,把你唬得愣住。你永远拿他们没辙。于是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怀疑和对这种怀疑的纠正:“领教过他无力的双关语、夸张的修辞以及不合逻辑的漫谈,一个开明的读者可能会怀疑德里达是学术骗子。然而,这么说或许有点过分了。他是个真诚博学之人,尽管有点混乱,却为一些学者和学生提供了他们刚好需要的东西。”(同上)在我看来,典型的德里达式思维和口吻无疑带有夸张的话语修辞特征,系统的、明晰的论述表达的确就不是德里达,但是德里达的思想的确包含有它的内在复杂性。
当他批评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写作语意混淆、逻辑矛盾的时候,他指向的是语言本身的可疑性,继而指向的是所谓“真理”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在这基础上他试图表达的是一套更多掺杂了自我分析和词语分析的更复杂、更内在的论述。无论如何,很难把“蒙昧主义”这顶帽子套在他的头上。作者对德里达的美国追随者的做派与他本人责任的描述颇有意思:前者只要用一堆晦涩难懂的新词汇武装起来,不必掌握任何严谨的思想就可以冒充社会、政治和哲学评论家。但是德里达始终拒绝对他们散漫的虚无主义承担任何责任,“不过他的作品也很难用其他方式解读”。(87页)似乎他还是难辞其咎。但是文章中更重要的问题是谈到德里达在1987年使用解构主义技巧为保罗·德曼和马丁·海德格尔在历史上的亲纳粹立场辩护,批评者认为这是以躲躲闪闪的方式掩盖其在道德和智力层面的破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