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警暴:“弗洛伊德之死”的法国镜像与义愤之外的复杂面向(5)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事实上,这种区分也正是法国政府和警方面对批评的一贯立场,即具体执法人员或许有过失,但作为整体,警方从不“纵容”暴力,也不接受被污名化。从警察工会、警务总监到内政部长,这种立场一以贯之。前任内政部长作为“头号警察”,固然责无旁贷地维护本部门,而新任总理卡斯泰(Jean Castex)上台伊始,最具象征意义的举动,就是在万事尚无头绪时,突访巴黎郊区小城警察局,为警员加油打气。甚至连总统马克龙在2019年3月的“大辩论”活动中也明确表示,不要再说“警察暴力”,这个字眼是“无法接受的”,这一表态被许多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视为体制的终极性背书。
法国左翼社会学家拉加斯涅(Geoffroy de Lagasnerie)同样反对“警察暴力”这个说法,但理由恰恰相反:因为这会导致人们只关注那种性质猛烈的行动,让人觉得只有锁喉、殴打、开枪才是暴力,而忽视那些其他的违法行为(例如早晨六点破门而入),在他看来,“作为体制,警察本质上就是暴力的”“要么我们说没有‘警察暴力’这回事,因为警察就等于暴力;要么我们说只有警察暴力,别无其他。”
作为激进左翼,拉加斯涅当然可以对现状予以“大拒绝”(正如马尔库塞面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态度),并把一切和警察相关的暴力事件都囊括其中,但作为具体处理社会矛盾的指向,却无法这样洒脱。不仅警察个体的暴力行为如何归责于体制,需要清晰而有力的论证;另一方面,是否一切引发伤亡的事件,都可以归咎为“警察暴力”,同样需要论证。一个例证就是2005年引发巴黎郊区大骚乱的起因,是两名少年为躲避追捕误入变电站而触电身亡。两名涉事警员事后被起诉,但法院于2015年判决其无罪。当事人家属和民权人士固然可以从策略角度将其归入广义上的“警察暴力”,但从法律推理角度而言,这种意外事件显而易见无法与“贴地反铐”致人窒息死亡等量齐观。在这个问题上,“政治正确”并不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出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