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本土新教教堂,在厦门(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1846年底,波罗满向教会申请资金建设礼拜堂。所需资金一共3100美元,其中,100美元用以购买土地,3000美元用以建设教堂。归正会在美国经过一番周折,及时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这笔资金来自很多信徒,其中多数捐赠都是小数额的,只有两笔较大的捐赠,一笔为100美元,另一笔为500美元。
教堂用地来自于第一个本土信徒,一个名叫王福桂的七旬老人。他是新教在厦门的第一个信徒,也是归正会在中国的第一个教会会友。他在1846年4月5日受洗,和他在同一天受洗的,还有一个名叫刘恩舍的老人。1850年,王福桂去世,落葬在鼓浪屿上的传教士公墓。
1847年12月13日,波罗满向教会报告了礼拜堂用地是怎么来的:“这块土地是福桂伯以不到550美元的价格购买并以永久租赁的方式转交给我们的。我们已支付给他购地的款项,他不要租金,只要一小笔足以支付税金的钱。所购土地位于市中心,但并不在繁华喧闹的地方,而是位于一条主要街道上,这里会有更多更好的听众。”
之所以采用“永久租赁”的方式来获得礼拜堂用地,是因为清朝当时不允许外国人在任何省份购买土地,“永久租赁”为一个变通之法。
1848年,新街礼拜堂始建。具体完成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献堂仪式是在1849年2月11日举行的。
教堂所在的地方,名为新街仔,因此得名新街礼拜堂。
(重修后,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增碑:“中华第一圣堂”。图 /《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
新街堂落成的时候,新教在厦门只有王福桂和刘恩舍两名本土信徒。在新街礼拜堂的献堂仪式之后又过了近半年,归正会举行了第二次在厦门的施洗仪式,这次是一个64岁的守寡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受洗,一个35岁,另一个44岁。
自雅裨理在1842年把新教传入厦门,归正会用了七年多的时间,才在厦门收获了5名正式会友。其他教会的情形也差不多。
英国伦敦会和大英长老会在美国归正会之后,分别于是1844年、1850年进入厦门,并和归正会一起成为近代厦门最重要的三个传教机构。三者合称为“闽南三公会”。伦敦会在1848年,才在厦门施洗了两名信徒,而长老会从广东调至厦门的传教士宾为霖在1853年流着泪对朋友说:“我在中国辛勤工作了七年,却没有为基督带来任何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