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作家对种族问题的思考身份、反抗与被辜负的承诺(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土生子》男主人公比格尔作为被压迫者和反抗者,不过是想提升社会地位,被现有的共同体接纳。鲍德温极富洞见地指出,比格尔的悲剧并不因为他是黑人,而是他接受了一种“无视生命的僵化理论”,承认自己是次等人,因此觉得必须按照残酷的标准为自己的人性而战。然而,我们不需要为人性而战,而需要做一件困难无数倍的事,即“接受我们的人性”。抗议小说的失败,就在于它忽略、否定、躲避人的复杂性,坚信只有将人分类才够真实,结果只能是让我们变得渺小,让意义混乱或瓦解,最终走向毁灭。
鲍德温常以“我们”的口吻叙述,你不会想他是黑人白人,只知道他是一个与我们一样的人,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同样,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也绝非对立,他们相互捆绑,所依赖的是同一个现实支柱。从此意义上看,被压迫者所谓的“新社会”是一场无意义的空想。这种情绪催生的抗议小说,在鲍德温眼里,不过是愤怒中重复讲述引以为傲的故事。那些要报复的“种族主义者”也是如此。
在《土生子札记》一文中,鲍德温讲述“种族主义者”要为穿军装的黑人男孩所遭受的屈辱和危险讨回公道;而男孩的家人们,知道孩子被派到海外打仗时,却感到解脱。在他们看来,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好过死于同胞的阴谋。随后,鲍德温细致描述了哈莱姆骚乱(注:纽约哈莱姆黑人社区的暴动),他清楚,砸碎一些东西是贫民窟长期的需要。为了仇恨白人,黑人不惜自我损耗和自我摧毁。但鲍德温认为,“你不用非得把白人非人化,才能刻画出一个完全人性化的黑人”。

▌被辜负的承诺


那么,在贫民窟长大的黑人,该怎样面对白人政客们的承诺?
在《亚特兰大之行》中,鲍德温的弟弟随着一支四重唱组合外出表演,为政客竞选演讲引流预热。他记录了自己与政客之间的冲突。政客的虚伪与欺骗,令他对美国政治失望至极,他对鲍德温说:“反正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会为我做一件事”。
在《哈莱姆贫民窟》中,哈莱姆的面貌始终没变,这正是美国努力的结果。他们对哈莱姆采取矫正措施,却不扩大或铲除这个贫民窟。因为,“与其把它当做社会赘疣,不如当成是为麻风病人整容”。一切矫正措施只为了证明黑人在美国并没遭到遗忘,人们仍在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而行动。
真实的情况是,“黑人一向都是最后才找到工作,却最先被炒鱿鱼”。鲍德温说,假如这个国家的理想明天就付诸实践,那么无数的黑人将会失去存在的理由。美国舞台造就了黑人领袖,又时刻与他们为难,他能期望的最好结果就是辞职不干。黑人媒体也处境尴尬,其存在理由就是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披露。这不但没解决问题,反倒让黑人媒体与黑人一样,沦为美国社会的替罪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