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个叫沈从文的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后来,他的作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了,又陆续获得林宰平、徐志摩、胡适等人的赏识。徐志摩对沈从文的文章十分欣赏,说他的笔就像是梦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纹瘦鳒鳒的梦河里荡着,处处有着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这样的作品不是写成的,而是“想成”的。
在沈从文的笔下,你见不到咬牙切齿的愤怒、仇恨和诛伐,更多的是一种平静,似细水长流一般的隽永。他倾心于“现世光色”,常常为人生的远景而凝眸,更愿意将笔墨倾注于美好的事物中。
他说,他只想造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所以他总能看见这凡世的美,这平人的善,这人世的廖廓与苍凉,这人心的柔软与坚硬。他说自己就是永不厌倦地看一切。
但他从不你呐喊,不训斥,这是去感受,去经历,就像是一个孤独的看客。他有一双洞察世事的冷眼,一颗心却是热的,带着一种悲悯。
王德伟曾这样说沈从文:“从人世的暴虐和愚行中重觅生命的肯定。”他因亲眼目睹这人世的暴虐与残酷,深知温柔与善意的可贵,于是便有了他笔下的湘西。

1988年,一个叫沈从文的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穷极一生,沈从文都只是带着一种永恒的乡愁,在寻找着精神的家园。
他写湘西,写故乡,写故乡的人,建一处桃源。
在这里,山是美的,水是美的,人也是美的。翠翠、爷爷、滩送、天保、顺顺、夭夭、三三,都是极好的人。一条河、一座城、一叶扁舟,皆是实指。在这个风土中,徐徐展开的故事,也有了散文般的质感,仿佛是在忆旧。然而终究是梦,梦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因这距离,又添了几分美。
有了沈从文,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湘西。她不在这纷繁的人世,她在别处,在纸上,在他的梦里。
四十岁时他还说,写湘西,就是要写出人类最高品德的颂歌。
三十年代的那次返乡,坐在船上看水,山头夕阳感动他,水底各色圆石也感动他,他给妻子写信:
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