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语系:没有人群迁徙,就没有语言大规模的传播(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这里我不再过多引用其他历史文献,重点以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世界为例,来证明上文所说语言传播必须有其使用者参与方能成功的观点。我们首先看一下阿拉伯语本身的传播情况。在约旦和叙利亚的部分地区,早在7世纪前已经有大量阿拉伯语人群从阿拉伯半岛北迁至此,所以穆斯林征服这里的时候并未发生多少语言取代。将阿拉伯语引入伊拉克和埃及则需要进行征服活动,途径是通过驻防此地的阿拉伯士兵(如开罗附近的福斯塔特驻有大约40000人)及其家庭传播开来。因此,此地阿拉伯语的出现毫无疑问是通过移民和士兵之口开始的,不管后来此地(例如整个北非)有多少人学会了这种语言。
然而,阿拉伯的征服行动并没有延伸到南亚或东南亚,甚至没有直接进入伊朗和巴基斯坦。结果,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也许是80%)的穆斯林(其中印度尼西亚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不会说除《古兰经》之外的阿拉伯语(外来词除外)。在念诵《古兰经》时,他们实际上使用的也是7世纪的阿拉伯语而不是现代阿拉伯语。正如曼斯菲尔德所说:“尽管阿拉伯语言和文化在伊斯兰世界中占有特殊和优越的地位,但只有约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穆斯林说阿拉伯语。”这给了我们一个典型的反面例证——没有人口迁徙就没有语言传播,和宗教状况没有什么关系。
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重复了一个1000多年前曾经发生的故事。一千多年前,来自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也在这里传播过,但同样也没有大量人口迁入东南亚,除了少数商人和宗教人士。尽管印度的宗教和王权制度对印尼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影响,马来语和爪哇语借用了数百个梵语、帕拉克里语和泰米尔语词汇,然而,印尼人从来没有转而使用印度语。除了偶尔学习一下之外,印度尼西亚语和印度语甚至没有因为相互联系而产生任何明显的形态上的相似性。正如科林·马西卡所指出的那样,仅靠宗教和政治的力量并不足以促进语言融合,而是需要人群之间“打破结构地亲密交往”。
所有这一切说明,阿拉伯语基本上只在中东和北非被征服地区的阿拉伯移民者口中传播,而且在早期,似乎其他非阿拉伯人很少转向使用该语言。毫无疑问,整个过程是由阿拉伯语与《古兰经》的联系所推动的,但这显然不是阿拉伯语传播的重要驱动因素。当然,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许多非阿拉伯血统的中东人和北非人肯定采用了阿拉伯语,但这有点离题,我们这里关注的是最初的传播及其因果关系,这显然不是语言转换带来的传播,而是母语使用者迁徙造成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