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丨第三世界电影:“现实的预演”还是“想象的解药”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整理自2022年5月9日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主题为“‘现实的预演’还是‘想象的解药’?——政治、社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圆桌会。发言人分别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朱晓洁、亚非系助理教授程莹、西葡意语系助理教授樊星、东南亚系助理教授谢侃侃、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张忞煜,点评人为东南亚系教授吴杰伟和法语系副教授罗湉。

圆桌会丨第三世界电影:“现实的预演”还是“想象的解药”


现代电影于19世纪末初现于欧洲,很快循着殖民帝国业已建立起来的网络扩散到了南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并在帝国体系的边缘或化身为“现代文明的福音”,或为“民族文化的载体”,逐渐成为民众——无论是欧式士绅,还是普通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反殖民运动与民族国家的独立,第三世界电影(Third World Cinema)发展和利用电影镜头和银幕进行民族自我言说的呼声愈来愈大,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崛起的一股新势力。第三世界电影的概念本泛指第三世界制作的民族电影,也包含商业电影等,但它不能完全脱离其对立面,即好莱坞电影或者以欧美为参照的主流电影世界的存在。如今,风格不一的第三世界国家电影在世界影坛举足轻重,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强烈关切依然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不变的初心。一部又一部“敢拍敢说”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叩击着观众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呼唤着被劳碌奔波所麻痹的知觉。
在本期讲座中,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几位老师分别推荐了若干部来自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法国的电影。它们或是拍摄制作于第三世界国家,反映后殖民时期本土政治环境在经历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后摇摆或矛盾的民族意识;要么拍摄制作于发达国家,但借助第三世界的移民或难民的“边缘者”视角,反映后者在发达国家融入过程中经历的社会暴力、贫富差距、剥削腐败等社会问题。这些电影借用镜头和叙事进行自我言说,尝试呈现难民问题、社会暴力、认同与接纳、去殖民化等主题。这些电影在重新审视本土民族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关系,逃离第一世界电影影响的同时,也始终无法完全摆脱把西方主流电影作为参照物,生产一种“自主的言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