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典传统,谁才是真正的“敌人”?(7)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05
西学东渐之下的华夏正典
在东亚,日本人很早就观察到西方近代科学和传统儒家的不同。他们不像希腊人遇到犹太人时那样迟钝。
丸山真男在《读文明论论纲》以及《福泽谕吉其人与思想》中指出,福泽谕吉发现了西方科学核心人物培根的真相,并且以此提出了日本的“实学”。随后日本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现代性理性国家的建构,当然也由此区分了“文明”与“非文明”。虽然丸山真男很敏锐地发现了这种“自然观”的转变,但或许如他的老对手子安宣邦在《徂来学讲义》前言中所批判的,丸山真男始终戴着“黑格尔的眼镜”。子安宣邦也许是想摆脱这种主体性的语言,恢复日本传统的真实样貌,但是显然一种单纯警惕主体性话语的行动,最多就是建造一种防御性的亚历山大长城,而不是真正地去挑战这背后的思想对手。
有趣的是,日本本土的资源,包含原有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在这波现代性进程中被彻底“清算”,反而如丸山真男所言那样,成为了新局面的积累,一种古层论(外来文化的叠加 形成日本本土的层层资源)的低音。这就使日本在二十世纪虽然也有本土的虚无发端(这种发端可能一方面来自《源氏物语》,另一方面则是西方虚无主义),如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以及因反思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而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但始终都保有强大的本土性,这使日本不至于成为一种纯粹的“虚无的否定”。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也开始尝试着接受着从天下秩序到普遍历史的转变,例如廖平的《地球新义》尝试处理了从平面到地球的全新叙事,敏锐地抓住从球形(Geometrico)到球体(Geometrisch)的转变。在企图抗衡西方的全球语境与科学观的同时,廖平关键性地把握住了“尊孔”这一华夏的核心要素。其后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虽然尚能掌握尊孔,但在许多方面却逐渐流失华夏本有的核心,特别是康有为对于进化论的推崇。这种从晚清至五四对自家传统清零的倾向,是否能解释此后西方堕落灵知主义与中国自身虚无的否定性相结合,对于正典传统的摧毁?
日本人对此颇为敏锐,西顺藏在《从无生成》中就指出,1920年代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面临真空的困境。西顺藏认为人民作为“无”可以进行否定的反抗,“无”的反抗固然可以作为对帝国主义话语的反抗,这种反抗是抵御借助战争技术、而以国际面貌还魂的欧洲传统空间叙事。然而这只看到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压迫,却没有看到另一种更深层的虚无主义。鲁迅笔下的阿Q,终归只是一种无,他不是古典中国的社会精神状态,而是一种被彻底剥空后的空洞,并不能承担抵抗之后重建正典之重。这种反抗,并不是如近藤邦康所言从“奴隶”走向“人”,而是从“人”走入一种彻底的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