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在用力撕裂两岸的历史联结(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各版台湾史教科书对台湾史的总结与展望,提出所谓“立足台湾,面向世界”,回避与大陆息息相关的历史命脉。翰林版言:“本土化立足台湾,放眼世界,则是全球化的浪潮也汹涌而来。本土与世界,分别是我们与世界相处的起点与终点,本土化问的是在地的特色,全球化则着眼于世界的共相。”
教科书中回避与大陆历史联系的倾向,与台湾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态有很大关系。考察历史教科书不能忽视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的课纲制定者和教材审定者的影响。有论者指出,“95暂纲”宣称的“多元”“去国族化”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中国国族主义”,同时“悄悄”建立“新的国族史观”。由于课纲的限制,不少两岸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被忽略。比如,五种版本的教科书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李友邦、谢南光等不少台湾志士来大陆参与祖国抗战的历史只字不提。
不同版本的台湾史教科书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差异。这一方面说明台湾历史的演进本身即是中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脱离中国史的视野,难以说清台湾历史变化的渊源及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从课纲制定到教科书的编撰,甚至到教材选用及课堂讲授,或显或隐,都存在着不同史观与政治立场的斗争,反映了台湾社会政治与族群认同的纷争。部分教科书编撰者出于其政治考量,剪裁史实,通过选择内容、阐释观点,以塑造不同的两岸关系形象,却产生了一个与历史脉络差距甚远的历史叙述。
无论如何,虽然不能过分夸大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如有台湾教师坦言,教师的政治取向影响更为直接,但同一个地区,根据同一课纲编撰的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史实与史观,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很容易让民众历史认知混乱、迷失,这多少背离了历史教育所要完成的凝聚共识、培养认同的目的。总之,如何重构新时期的历史认同,成为台湾史教科书的难点。台湾史教科书体现出来的“去中国化”的“本土化”倾向,不但歪曲两岸历史上的紧密联系,还会进一步撕裂当下岛内的族群关系。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7日 第 08 版)
作者:陈忠纯
版面编辑:修菁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