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是什么样子?(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图: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文章主要是在内容、老师、表现形式三方面做总结。
1 内容层
对于一名老师或者讲师而言,课程即产品。所有的产品都应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价值,让用户有获得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很重要,课程产品经理也很重要。当然,很多时候,老师承担了所有的角色,自己开发课程,自己设计流程,将知识体系打造成一个可以交付的产品。
第一级是一个比较浅的评价,也就是学员对培训的主观感受如何,不信你可以尝试问一下去听过课的学员,这次培训感觉怎么样啊?还行。
还行是多行?至少没让自己产生起身就走的冲动……
虽然没怎么听懂,但感觉还不错……
还挺有意思的……
影响这个感觉的的因素很多,毕竟学员的背景不同,喜好不同,期望也不同。老师的背景、语言风格、表现形式也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内容呢?这个问题在后续的表现形式中也会详细说。
能不能听懂是内容,听懂了到底是什么也是内容。内容的设计是一次培训学习的重中之重。理解第二级内容的作用有一个特别简单也特别常见的ASK模型,也就是希望满足传递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的目标。态度、知识、技能这些都是内容。
态度其实并不容易衡量,还比较虚。想要改变别人的态度,这听上去就非常有挑战。关键取决于授课人的态度。曾经参加过一位丹麦的MCC大师级教练的学习。全程英文,所以难免会有些内容没有跟上,但老师的态度实在是深入人心。仿佛他无比享受这个过程,也无比相信自己所阐述的知识体系。老先生高高瘦瘦的,语速不快,但就是让人感觉特别有力量。他改变了什么态度呢?他让我对于教练这件事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不那么相信,到有一些敬畏地信。但是如果想要彻底改变别人的态度,那应该贴身教练维持一段时间,也就是为何过去的师徒制,那可都是吃住一起,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三年以上才能出师呢。
知识就是课程的主题,往往是一些新的认知,新的工具,新的模型。能否用学员更容易理解的语言阐述清楚,是否打破了听课者旧有的认知,扩充了听课者的知识体系,甚至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个人理解中都属于知识的范畴。孔子那时候,凭什么他能够给大家讲课呢?他所能够提供的内容正是经过思考以及总结后的较成体系的认知。知识与单纯未经梳理的一些信息截然不同,而在不同场景下任何基于某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知识,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规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