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是什么样子?(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技能就是一些可以实操的方法,从而让学员知道具体可以如何操作,有详细的步骤。比如某个软件操作、烧菜、手工、木工、焊工等都是实际的技能。
这些都还是显性的内容,而更深一些的是整个课程的结构设计。这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只不过大多情况下都被学员忽视。
什么意思呢?
首先,一门完整的课程,往往都有一个破冰的环节。破冰是可以快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之间更方便的交流,将大家从工作中隔离开来,再稍微学术一点讲是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场景。网上可以搜到大量开场破冰的游戏或者方式。
其次,课程一定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块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黄金圈法则。西蒙·斯涅克在他的《从“为什么”开始》一书中提出了“黄金圈法则”的概念。也就是人们一般向别人表达或者激励时,常规路径是:先现象,而后措施,最后是结果,这种路径收效甚微。而真正能打动别人的路径应该是:先理念,而后措施,再到现象,最后是结果。也就是先要跟人讲“为什么”,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是什么”。如果再详细一点的解释,强烈建议从脑神经科学的视角来设计结构(这跟向领导汇报的逻辑可不太一样)。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先进化出爬虫脑(又称蜥蜴脑),主管人类的最基础的饮食男女、打或者逃等原始本能。其次进化出哺乳动物脑,也称为情绪脑,旧脑,主管人类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最后才进化出新脑即负责理性逻辑计算功能。
为什么要扯到脑神经科学,因为培训学习本身就是涉及人体认知的能力,无论如何都应该遵循最基础的生理特征的法则。一个好的课程结构设计,最好的开始是讲为什么吗?是的,最好开始能够先牵动学员的情绪,无论是开心还是感动。而这种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也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然后再回归到理性的逻辑推理的知识中来。譬如说给出一些反常识的现象、观点,或者反问,引起大家的好奇或质疑,然后逐步展开、层层论证,这样学员更容易接受讲师的观点,不信你可以去研究那些传销“洗脑”套路,基本符合上面的结构,他们最常用的情绪是感恩。
在课程的总体结构中,最好还要满足发散和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所谓的发散就是通过提问让大家的思路打开,输入一些新的观点、知识后,也给大家现场反馈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大家思考,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出来。当学员真正通过思考之后,讲师再提供课程主旨相关,或者自己思考研究的观点则是收敛的一种体现。学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一个新的观点,他不见得完全相信,只是因为自己有过简单的输出,所以讲师的内容输入就会变得更有印象。可以肯定的是,人们永远只相信他们自己整理而输出的东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