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靠什么宣布“死亡”?现代医学史的那些光辉和失败(8)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这篇文章刊登在一份不起眼的斯堪的纳维亚期刊上,直到近些年才被人们发现。
将生命的关键从心肺转移到大脑
20世纪上半叶的科技进步,无疑是将生命的关键从心肺转移到了大脑。然而,死亡仍被定义为心跳停止的那一刻。即使是在心肺复苏术出现后,这种情况也并没有任何变化,而心肺复苏术表明,心脏骤停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件可以干预和逆转的事情。即便是皮埃尔·莫拉雷,这个通过脑电图研究影响死亡定义的人,也不会“将任何建议的标准视为绝对的”。尽管一些病人的大脑事实上已呈糊状,有时甚至能看到“在颅骨钻孔时像稀粥一样流出”。20世纪20年代,汉斯·伯格(Hans Berger)首次记录下了人类的脑电图。但几十年过去了,脑电图对于人类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仍局限在医学期刊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它确诊死亡还没有定论。
亨利·比彻(Henry Beecher)不是神经学家,却从神经学的角度定义了死亡。
虽然早在1959年,比彻就撰写了人体实验的一般原则,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才将人体实验的恐怖性引入公众和医学界的视野焦点。在密歇根州乡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面对聚集的记者,他展示了18例严重违反道德标准的案例。他宣称,这是顶尖学术中心的惯例做法,这令舆论哗然,也令他备受同行医生的非议。比彻曾写了一篇关于这些病例的评论文章,向《美国医学会杂志》投稿时却遭到拒绝,但随后,这篇文章于1966年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有关人体实验的文章中,它的影响力是其他文章无法超越的。”其中详细阐述了22个未经患者同意进行不恰当治疗的病例,这些治疗不但匪夷所思,甚至加重病情。
不可逆性昏迷患者也是比彻所关心的话题。在一篇围绕“绝望的昏迷患者”讨论伦理问题的文章中,他写道,在一个心肺的重要地位已被大脑取代的世界里,有必要对生命进行定义,同时确定死亡的构成,以及何时死亡被认为是发生了的。比彻将人类的生命定义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但又强调了人的独立性,以防受到“器官掠夺者”的胁迫。他建议,如果想打破死亡定义的僵局,必须得由医生、律师、神学家和哲学家集思广益。1968年,这篇文章发表后没多久,亨利·比彻便实现了这个愿望。不止如此,比彻和他的团队还整理出了现代的死亡定义,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医生靠什么宣布“死亡”?现代医学史的那些光辉和失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