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引见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以及存在的弊端(4)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引见活动贯穿于清朝的始终,即使到了晚清,引见活动仍在进行,如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同治帝即位的第一个月内,有十一天有引见活动举行,引见的官员有二百余人。不过,自咸丰以后,引进活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咸丰以前,引见体现了皇帝专制主义的绝对权威,而且皇帝还能够比较认真地考察受引见的官员。咸丰以后,由于皇太后垂帘听政,皇帝成了傀儡,引见制度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并在实际中成为一纸空文。
应该注意的是,引见既然在清代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因为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抹杀的。
首先,引见制度充分体现了用人之权“操之于上”的原则。选拨和任免官吏,虽有科举考试、荐举等途径,但是王公大臣和各省督抚并无决定权,只有皇帝通过引见活动,了解官员的履历、外貌、人品和办事能力,决定其升迁调补,从而掌握了官吏的选拔权和任免权。
其次,引见有利于整饬吏治。有清一代,官吏结党营私、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位居高官的显宦和御史又不能秉公办事,因此为了制止“党同瞻徇”之风,乾隆帝下令在六科掌印给事中缺出时,不再由堂官拣选,改为将不掌印给事中“通行引见转补”。
第三,引见有利于皇帝发现和提拔人才。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丁忧服满的山西道监察御史杜滨接受引见,雍正帝给他的评语是:“人十成明白,有力量,像年羹尧。奏对甚得当,将来可大望成人者。若不袒护科甲,可算全才。上中。”并特授他为陕西粮驿道。
不过任何制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引见虽然是皇帝亲自选拨任免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并不能完全考察出官吏的优劣。因为引见时,皇帝和被引见的官员接触时间短暂,且人数众多,只能大致地了解一下官员的形象谈吐,有的甚至都说不上一句话,只能从外表得到某些片面的认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