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似乎比我国更成功,在教育方式上有何不同?(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知道的领域各种厉害,不知道的领域没有解决办法和逻辑,目的就是为了赚大钱所以也出不了拔尖的人才,转牛角尖的倒是不少,不然无法区分优劣(学的都一样、答案都一样、思维被灌输的都一样)。
![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似乎比我国更成功,在教育方式上有何不同?](http://fs.qqfile.top/re/aHR0cHM6Ly9waWNzNS5iYWlkdS5jb20vZmVlZC9kMDU4Y2NiZjZjODE4MDBhMDIyNGYwOTU0NDJlN2NmYzgzOGI0NzBkLmpwZWdAZl9hdXRvP3Rva2VuPWRiM2VmZTkzMWJjOWE4ZDQ5NjA1MjUxNTA2NTEwYmRjJmFtcDtzPTgwMkFGQjE1MDYyMjQyQTI2MDI4NzE2RjAzMDA1MDYz0)
相对来说,一个中国学生与一个日本学生投入了同样的学习时间,中国学生却要把相当一部分花费在自己目标以外的科目,这在专业领域上则会落后于日本学生。。我本人在社会科学领域了解相对较多,自然科学就较少。但实际上新闻学也并非就见识广博,根据个人目标也会有很大的偏向性。我的一位同学就想成为体育记者,在专业课程外还修了很多体育相关的科目,之前也有人和我说过一位新闻学同学由化学转系的事情,总之也会根据个人喜爱及目标适当选取,但对全学科总体要求可能就会浪费一部分人的精力了,就像是新闻学要求学习大学物理我觉得就是明显欠妥的。对手工课的感受比较深,身为一名折纸爱好者,真正接触到折纸是在大学,而日本小学就有一些相应的课程。反观我小学的时候还在奥数,英语的各种补课班里苦苦挣扎。这样就导致了日本出现很多折纸高手,流传出了很多折纸作品,如吉泽章,小松英夫,神谷哲史等。
在日本也有很多折纸的书籍,中国很少。真正原因是在操作层面应试教育体系具有独占性,花光了师生双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强化的一元价值观和填鸭式学习方法很难和其他教育方法所传达的理念共存,所以必须把这些机会成本也计入其中,于是就不只是“局限性”这么简单了。这也是吃素这个比喻不恰当的地方,吃素不妨碍再吃点别的补充营养,而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则很难通过加法来完善。
正是如今这样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和一些失败的教育工作者,成功的磨灭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部分人开始厌恶,甚至于抵触学习。如今的人对于读书都再说“苦读”,我并不认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但多高强度的要求于强迫往往会磨灭参与者的兴趣于动力。这也许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吧。真正好的教育是可以因材施教的教育,是高度个人化的服务。如果有的人认为考试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为其量身打造“应试教育”,如果有的人认为解决问题最为重要,就为其私人打造“个人教育”,教育本来就不是别人逼我学,而是在我人生中不同阶段我计划我要学什么,我喜欢学什么,怎样高效获得我想要的技能和知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