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伯恩斯坦100年:拆除古典音乐的高墙(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在美国与苏联冷战初期的1949年,伯恩斯坦和卓别林等一众美国文化名人发起世界和平文化与科学会议,邀请嘉宾的名单中有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这位43岁的作曲家是当时唯一在西方国家享有名望的苏联音乐家,不仅因为人们对斯大林政府向他发起的一系列批判与禁演的政令而对他抱持同情的态度,还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成为反抗战争、渴盼和平的重要标志。
伯恩斯坦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在美国以及欧陆的坚定推广者。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灌录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和“第七”交响曲录音,已经成为乐迷了解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必听版本;而伯恩斯坦在担任纽约爱乐音乐总监期间,不单在“给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演出中介绍这位苏联音乐家的作品,还曾在1959年带领纽约爱乐乐团前往莫斯科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
伯恩斯坦之所以如此热衷演出老肖的作品,一方面是由于老肖本身的创作才华,二来也因为伯恩斯坦的犹太人身份,令他对于世间一切的颠沛流离与寂寞冷遇怀有深切的、发自肺腑的同情。肖斯塔科维奇是“局外人”,被斯大林政权排斥至边缘,而伯恩斯坦本人因为隐藏的同性恋身份,在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又何尝不是心理医生以及身边人眼中的“局外人”呢?
按照英国乐评人莱布雷希特的话说,伯恩斯坦一直都过着双重的生活。他是同性恋者,却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娶妻生子完成所谓的社会责任;他是指挥家,却有相当多的热情和精力投注在作曲的事业上,并常常因为无法兼顾而心生纠葛。这样说来,伯恩斯坦倾心马勒的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当年一场“给年轻人的音乐会”上,伯恩斯坦将自己与马勒相比,称他欣赏的这位奥地利作曲家一生都在指挥家与作曲家这两重身份之间纠结:渴望全然地投入到作曲事业中,却迫于生计,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挥乐团演出上面。
或许是因为惺惺相惜的缘故,两位时隔半个世纪的纽约爱乐音乐总监(马勒曾在1909年至1911年间短暂地担任过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一职)之间建构起一重难以言明的奇妙关联,而伯恩斯坦对于马勒音乐在美国及欧洲的全力推广,例如他曾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纪念音乐会上演出马勒《第五交响曲》感人至深的慢板乐章,令这位一度被人遗忘的作曲家成为今日音乐会曲目单上经常出现的名字,甚至成为指挥与乐团的试金石。
对于后世指挥家而言,前辈伯恩斯坦的一生,通过唱片和现场音乐会,出色诠释了众多著名作曲家的经典杰作,令曾经被遗忘的作曲家如马勒重又获得众人关注,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场音乐会,应该是1989年在柏林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现场演出。来自20个国家的超过一亿名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那两场音乐会。那是伯恩斯坦最后一次演出“贝九”,也被乐迷公认为他最精彩的一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