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作古诗词曲弃格律少用典,乃当代古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元稹《杜工部墓系铭》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樊晃《杜工部小集续》也说:“当今一人而已!”故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说:“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唐代卢廷让《苦吟》诗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清楚地说明了——为平仄安稳,改动几个字而招来的难堪与窘况。杜诗是以诗律雄长于诗林,就像周邦彦以词律誉冠词坛一样。故清末邵瑞彭《周词订律序》云:“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邦彦)。”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誉周邦彦为“词中老杜”。王国维在同文里还特别提醒学术界,对清真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实际上杜诗也完全是这样的,其文字高妙是一回事,在音律拘束中的文字高妙,就更显其功力了。杜之格律诗,确也是诗中韵澈律清之绝唱!无人能超越!
我们设想,若用格律去限制李白,那他百分之九十五那翔于虚碧、调入青云的好诗及好诗句都将出不了笼,只有在心中沤烂、永废穷极!故历代文化人深知格律中的艰辛,他们以写诗下的功夫与达到的成就,二者荐加,一齐来衡评李杜的诗,当然二人同是神施鬼设的伟大诗人!高杜诗者,眼光就大多只放在了成好诗那格律的艰屯磨难上,有这种体认,评杜诗必然就高于李白了。
只就诗而言,宋诗中才调如苏东坡、黄庭坚者,律诗都是不能及杜甫的(东坡是他的诗、词、文章、书法四者合一,加之有欧阳修,使之名动千古)。这样看来,我们为什么不走更容易开发个人才调、思无固滞、心无常涩、旷然无所系滞的李白的路子,而偏要走束魂制魄、摄迹拘行、大大限制了人们发挥性情的杜甫那格律的路子呢?
(4)我们也承认古诗的格律,使诗句的声调起伏有一定的规律。在某种时刻(如古代某类咏唱中),使之在声音上呈规律性的顿挫抑扬。但我们要告诉你的是,那种有规律起伏的音乐,也只能是音乐中的小调。我们为了此种小调的规定,在每个规定的位置上,便砍掉了一半中国字的使用权——我们姑且认为平仄之字各占一半!使诗句的表达能力大受局限。为了呈规律性声音的顿挫起伏,换来的是语言能力的大大减弱。那么声律“增”美,语言减意,这一增减简单看来,最多算个“增减持平”。但细细分析起来看,声音的起伏之美,就能填补语言大缺失吗?也就是说,诗词中声音的功能与语言的能力,二者度量是持平的吗?我想,经过了深深思考的学界,回答也应是否定的:前者的作用是远不足与后者在诗中相提并论的,很简单,因为诗更重要的还是在表意,而非音乐旋律上,只能说有音乐感的诗句更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