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历史法治文化价值的探讨中渠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文化之基(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4、灵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将岭南百越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便派屠睢为主帅,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但秦朝的大军一出发立即遭到百越的顽强抵抗,加之岭南山路崎岖,粮饷转运困难,以致秦军受到重创,三年兵不能进。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公元前214年,运河凿成,也就是今天的灵渠。全长37.4千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联通了南中国的水运网,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源补充,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
5、京杭大运河。它南起杭州向北达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修建时间跨度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炀帝经多年努力于公元610年开通洛阳到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千米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隋王朝不惜人力物力开挖大运河,这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和南物北运的关键。
元朝定都北京后,又花10年功夫,新的京杭大运河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至明、清朝期,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建立以运河为基础,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南方和中原各地与都城紧紧联在一起,成了王朝统治者主要手段。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从丹江水库东岸的南阳市淅川县渠首调水,输水干渠地跨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总长1432公里。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丹江口水库大坝顶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淹没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整个库区移民34.5万人,其中河南省16.4万人、湖北省18.2万人。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年均130亿立方米。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中渠正式通水。截至2022年3月,自淅川渠首累计调水入渠达48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亿多人,间接受益4亿多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