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历史法治文化价值的探讨中渠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文化之基(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中华先民从混沌初开,蒙昧走向文明的数千年历程,用一个字来展示华夏民族的心旅成熟的过程大概只有用“中”这个字可以。“中”形于南阳,成于河南,定于中原。用中渠之名可以表达对河南,尤其南阳人民几十年极大牺牲和付出;中渠在中国传统文化为至大、至善、至美的境界。
五、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治水史
中国是农耕为本的国家,山川河流众多,频繁发生洪灾的国家。一部中华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洪水不断作斗争史。水治则民安,政权统治合法性存在;水滥则民乱,水因朝庭而泛,也意味这个朝代趋于灭亡。我国古代多个政权因水而兴,因水而亡。
1、良渚文化
良渚古国因治水而兴,也因大洪水而亡。考古资料表明良渚社会通过利用水利基础设施缓解洪水,并能灌溉水稻而生存1000年以上。当时最先进的水利设施在军事上能够防御敌人,遇到外敌入侵时能快速大规模调动民众出击:经济上能够成倍的提高运输能力;农业上涝时防洪,旱时能灌溉农田;政治上具有强有力的部落高效管理,从事各类产业的百姓直至形成一个能够高效运转的国家统一体。水利工程是一个枢杻把当时部落的上上下下人的生存和利益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考古专家分析,4300 多年前可能持续了数十年的极高降水时期。季风暴雨导致长江及其支流发生严重洪水,即使是精良的水坝和运河也无法抵御这些大量的水,由于低洼地排水不畅使大洪水淹没,迫使良渚人放弃了他们在太湖平原的都城和住所,最终导致整个良渚文明崩溃。
2、大禹治水而获天下
《孟子·滕文公》记曰:大禹治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大禹胸怀天下黎民苍生,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功地疏通了河流洪水,治水有功,虞舜才将帝位传给了他。启凭借其父亲在天下的崇高威望于公元前 2070 年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篇章。《竹书纪年》记载:“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帝癸三十年,瞿山崩”。夏桀时除了暴政,陨石坠地,地震无水,河水断流。大旱缺水的天灾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3、秦国借助水利工程为建立大统一的中央王朝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大将司马错带兵攻占了巴国和蜀国。李冰父子通过修建都江堰,成功将岷江控制分流,把成都平原从以前的洪涝多发,治理成一个水旱从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秦王嬴政理智认识到关中地区平时缺水,但在雨季,泾水等河流却又四处泛滥,让郑国主持修建长达150余千米的超级水利工程。渠建成后,通过引入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使得整个关中平原土地肥力大大增加,物产丰富的大粮仓,为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秦王朝提供强大物质经济支撑。灵渠的修建使任嚣帅领几十万大军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草和武器,为平定和统一两广及南越等南方之地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