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触动了这位大阿罗汉,让他弘扬大乘佛法?(1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所食味不分别;’”
对待舌根所品尝到的味道,不管是美味还是不好的味道,都不要用分别念去分别:“这是很好吃的”,这是很难吃的”……
有些禅修活动,会让大家品尝所有的味道,辣的、咸的、甜的东西,全都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品尝,再思维最后到底吃到了什么。本来,西方人是比较挑剔的,但如果一步步地、反反复复地进行几次、十几次禅修训练(上师询问:“我是不是讲得太快了?”),他们也许就能体会到:平时我们认为有好吃的、好看的、好听的、柔滑的东西,但其实都是依靠分别念而得到的判断。
当然,大圆满的直指心性不需要以其他途径、拐弯抹角地慢慢告诉你,而是会直接给你讲,学过密法的人应该知道。实际上,这也是殊途同归,虽然路径不同,但最终认识本性的时候基本上是相同的。
“‘受诸触如智证;’”
对待因身体接触而感受到的一切,也应以证悟空性的智慧所摄持。因为身体所接触的东西,不管是柔软的、粗糙的,还是轻的、重的,又或者是舒适的、不适的,所有这些在分别念前暂时这样存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那些纹身的人,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像不管身上怎么被刺、割都不痛的样子,这与我们的观念还是密不可分,对吧?
这是“受”。
“‘知诸法如幻相,’”
心识所感知的诸法本体,完全是如梦、如幻、如阳焰……没有任何实相。意识所得到的所有法,在显现中也是“如幻如梦”。
“‘无自性无他性,’”
我们观察到,在胜义中诸法“无自性”,就是无有自性产生;“无他性”,就是无有他性产生;既无有自性也无有他性,也就肯定没有共生;同时,也肯定没有无因生。(上师念藏文偈颂)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是第一品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偈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