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基地:开拓第八大陆(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无论是印度的“月船1号”还是日本的“月亮女神”探测器,都把“找水”作为第一要务,因为通过电解水可以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而电力可以通过太阳能或者核反应获取——月球上没有风霜雨雪,太阳能发电效率很高;在蛮荒星球上更不必担心核泄漏的后果。
除了直接找水,也有人独辟蹊径,希望从月球土壤中获得氧气。这听起来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神话,其实现代的化学炼金术比老祖宗高明百倍。目前,美国佛罗里达技术学院正在研究利用覆盖在月球岩石上的表土制造氧气的可能性。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电化学还原熔盐电解质中的金属氧化物,从而制取氧气。
“火”象征能源,这是月球基地的技术难点。阿波罗登月计划时已使用了小型核反应堆,但它提供的动力只够留在月球表面的科学仪器工作。如果美国计划在2030年之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所有的燃料、水和其他物资必须与宇航员同时或预先由机器人航天器运输,那么,机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以防在星际旅行中有人生病或死亡。此外,在月球上建立定居点,需要提供功率较强的核反应堆。这些反应堆的功率为40千瓦,大约可供30个家庭使用。反应堆上方的黑色面板是散热器,可用来疏散过剩的热量。为了防止宇航员受到核辐射伤害,这些东西距离居留地有一段距离,而且四周被成袋的月球土壤包围。
月球基地前传
1954年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提出了一个月球基地方案。他设想用充气组件包覆月球基地以避免尘土进入(当时曾认为月面上沉积着厚达一英里的尘土)。为建造这座基地,首先要向近地轨道发射一组飞船,把登月宇航员和基地建筑模块装载在不同的飞船上着陆以降低风险。为了与地球保持通信联系,货物中还有一根充气式天线桅杆,可减少运输时的体积。当临时基地建成后,便开始为建设更大的永久基地圆顶做准备。永久基地将采用藻类制氧、以核反应堆提供动力,用电磁轨道向行星际空间发射货物和燃料。克拉克不愧是科学预言家,把这个方案放在21世纪的科技背景下观察仍不过时。
冷战和太空竞赛为月球基地等看似荒诞不经的项目敞开了大门。这些项目大多要消耗天文数字的金钱。
“地平线”项目是美国军方于1959年开始的一项研究。计划是到1967年在月面建立一个前哨站。项目负责人Heinz-Hermann Koelle在二战期间是德国火箭工程师,后服务于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根据“地平线”项目的计划,首批登月者将是两名军方宇航员,他们在1965年登月,更多的建筑工人将接踵而至。通过大量的航天发射(61枚土星1号火箭和88枚土星2号火箭),到1966年,将有245吨的物资被发往前哨站。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