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中流淌的古琴智慧(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闲堂风月深,自此出瑶琴。为我弹一曲,悠然生古心。余清分坐客,微响拂流禽。世上是非耳,谁能知此音。宋末琴家汪元量是徐天民的挚友,两人常常切磋琴艺,宋亡以后,作为南宋遗民,浪迹江湖,啸傲吟咏,“长歌当哭”。
虞山琴派形成于明末,创始人为尹澂(天池)。虞山即在今江苏常熟,山下有一条河名为琴川,因而虞山派又成“熟派”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在常熟传琴,当地名家迭出,如陈爱桐影响颇大。传至严澂,结“琴川琴社”。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严澂的主持下,由当地能手赵应良等编订《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是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唯一明代琴谱。上一世纪30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今虞琴社”就是依照该派之名而命名的。该派的主要艺术特征为“清微淡远,中正广和”。严澂的《琴川谱汇序》收于《松弦馆琴谱》之中,被认为是虞山琴派的纲领。他认为“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他还对滥制琴歌进行了抨击。虞山琴人进一步提高了古琴器乐化的程度,发展了左手技法,由“声多韵少”转向“韵多声少”,促进了吟猱技法的时代化。
说到虞山派,不能不说徐上灜,他的琴学与严澂为同一渊源,都来自于陈爱桐。徐上灜曾向陈爱桐的儿子陈星源学《关睢》《阳春》,又向陈爱桐的入室弟子张渭川学《雉朝飞》《潇湘水云》。徐上灜所传三十多首琴曲经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为《大还阁琴谱》,即原来的《青山琴谱》。他的《溪山琴况》是著名的琴学著述,被认为发展了宋人崔遵度的“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学说。
江苏扬州古称广陵,广陵琴派即发端于此。扬州有琴人,当提到唐朝。“请奏鸣琴广陵客”即是唐代李颀的诗句。扬州出土的唐代文物“真子飞霜”镜上有真子弹琴的形象。当然,广陵琴派是清代著名清派。清初顺治年间,文人和琴人陆续汇集扬州,开始形成广陵琴派,其创始人为徐常遇。广陵琴派的主要艺术风格为中正跌宕、自由悠远、绮丽细腻、刚柔相济,其代表人物除徐常遇外,有徐祜、徐祎、徐祺、吴灴、秦维瀚、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代表琴曲有《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重要琴著为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徐祺的《五知斋琴谱》、吴灴的《自远堂琴谱》、秦维瀚的《蕉庵琴谱》和释空尘的《枯木禅琴谱》等。1912年,孙绍陶成立了广陵琴社,琴事活跃。1984年广陵复社,牵引历史文脉而续写琴派篇章,重建琴人师承而回响广陵清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