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立:有音乐,人便不会寂寞——我的书架箱简史(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古人要听音乐,只能雇请乐师前来演奏,这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所以才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然,民间也不乏街头卖艺的乐师,但这类演奏一般都是独奏,或者自弹自唱,如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
相对于独奏,合奏要难得多。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合奏往往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和声更能体现音乐的完美境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追求完美是必然的,所以合奏也是音乐应有的常见的演奏方式,而独奏则是一种不得已,实在不行也应该有简单的伴奏。相比之下,合奏远比独奏复杂得多,也难得多,尤其是多达上百人大型交响乐,其复杂程度已经达到挑战人类指挥能力的境地。一首接近完美的合奏乐曲,要经过乐队反复演练,才可能配合得天衣无缝,集体合奏的艰辛与独奏的难度绝对不是一个层面的。
总而言之,在爱迪生发明黑胶唱机之前,人类在几千年里难得听到好音乐。
正像现代流行乐队的架子鼓,无论中外,民间都以铙钹和大鼓这两种最简单乐器演奏来作为节日庆典。铙钹是高音,大鼓是低音,这基本满足了人对声音的渴望。在草原和海疆等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人们只能吹号角——牛角或海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某些偏远地方之所以流行山歌,其实多半是因为乐器缺失。
中国戏曲起源很早,但真正成形其实是晚近的事情,用两块木板的梆子击节成为戏曲的重要基础;至于我们今天看到的乐队伴奏,也是近现代的产物。

杜君立:有音乐,人便不会寂寞——我的书架箱简史


《陋室铭》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素琴为独奏,且是自弹自听,丝竹包括琴瑟琵琶箜篌笙笛箫竽等等,一般都是为了合奏。“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其中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以如此豪华阵容来演奏音乐,也只有帝王才能享受得起。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古人想听点音乐绝对是一种奢望,即使帝王将相,也不是想听就听,必须请来乐师现场演奏,能听的曲子可能也就那几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有一个最根本的改变,那是将一切奢侈品都变成了大众日用品,这其中就包括音乐。西方音乐革命其实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因为标准钢琴被发明出来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