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遗写韵轩中迹,留得风流后世看——女仙吴彩鸾与唐代功令的民间语境(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至于《玉篇》《唐韵》,自然也是《四声韵》的重要参考。
王国维先生在中古韵书体制及沿革方面,做过专门的研究,这一方面的成就,见于王氏所著《观堂集林》(卷八)、《观堂别集》(卷一)、《唐写本唐韵残卷校记》(《王国维遗书》第五册)等。其中与本题所述相关的一段话,兹引如下:
夏英公《四声韵》所据之《唐切韵》与《唐韵》相去尤近,即视为《唐韵》别本,为后人增加者,亦无不可。《古文四声韵》不独与《唐韵》近,其反切又与《广韵》近。《广韵》部首所用反切,与大徐本《说文》所用孙愐反切及二徐《篆韵谱》反切颇有异同,而与《古文四声韵》部首反切一字不异。疑修《唐韵》时所用《唐韵》即《古文四声韵》所本之《唐切韵》也。(《唐韵别本考》)
三、吴彩鸾与唐人功令
作为科场功令的必备用书,装帧与书体两方面的品质是吴彩鸾所书《唐韵》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保证。此书首先是可读性强、便于携带,北宋欧阳修(1007—1072年)《归田录》(卷二)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但缺点是“卷轴难数卷舒”,所以须在书籍形制上加以改进,于是便有了“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可见当时人见到的吴《韵》是叶子装,极便展观。黄庭坚(1045—1105五年)《山谷别集》(卷十一)说:
右仙人吴彩鸾书《唐韵》凡三十七叶,此唐人所谓叶子者也。按彩鸾隐居在钟陵西山下,所书《唐韵》,民间多有,余所见凡六本。此一本二十九叶彩鸾书,其八叶后人所补。(《跋张持义所藏吴彩鸾唐韵》)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三)称之为旋风叶,“今世间所传《唐韵》犹有,皆旋风叶,字画清劲,人家往往有之”。王恽《玉堂嘉话》(卷二)则称之为龙鳞楷韵,“其册共五十四叶,鳞次相积,皆留纸缝”。
另一方面,吴《韵》的书体和行款也属上品。郑元祐(1292—1364年)《书画舫》说:“项〔元汴〕氏宝藏吴彩鸾正书《唐韵》全部,原系鲜于伯幾故物,后为陆大宰全卿所购名迹也。虽字细仅若蝇头,而位置宽绰有余,不类世人行笔,当于仙品中求之乃得。”此书还记载了一个名叫松学翁的民间书手,“笔法纯熟,……伸纸疾书,一日仅能楷行三万字”;相比之下,“虽亭匀而柔媚有愧彩鸾多矣”。
虞集在《吴仙写韵轩记》里盛赞吴《韵》,说“其皆硬黄书之,纸素芳洁,界画精整,结字遒丽,神气清明。岂凡俗所可能者哉?”可见,吴彩鸾所抄《唐韵》从字迹到行款,确属仙品。北宋以后还一度流行过“今《玉篇》惟越本最善”的说法,书末题为“会稽吴氏三一娘写”,因其楷法殊精,书手又是吴姓,有人怀疑“岂亦彩鸾苗裔耶”。此外,宋蜀中导江迎祥寺藏有吴彩鸾所书的《佛本行经》(六十卷),同样是“煌煌巨篇,可谓勤矣”;又尝有吴彩鸾手写《法苑珠林》一百二十轴,“人罕知者”( 王士祯《居易录》卷六),“其轴粘连处至今不断”(王士祯《皇华纪闻》卷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