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开始自我学习与情感互动,文学艺术界如何面对竞争?|文学报·新批评(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我觉得可能小冰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创意并不是一味的往前求新,像射线一样一直往前走,它可能是一个圆环,当我们走很远的时候回头看,我们的创新或许就在起点上。
徐晨亮:其实我们的评价体系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包括AI和现代科技或科技与文学的关系还有很多延伸的方向。去年有很多朋友谈到文学进入虚拟现实主义。看过这些文章后,我觉得有太多人站在人文知识分子立场批判或反思虚拟现实。如果我们倒回到美学起点,柏拉图曾要把诗人排除出理想国,他排斥文学创作,认为文学会扰乱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他的逻辑和今天的知识分子是一样的,文学本来不就是一种虚拟现实吗?很多时候我看到人文知识分子或作家,站在现实一边去反思AI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对我们的挑战。但事实上,“AI”中“A”的字源和“art”的首字母是同源的,这一套逻辑有内在的同源性,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常常问人工智能是不是人,但我们也可以问问包法利夫人是不是人?包法利夫人也是AI,怎么不是AI?AI不就是假的、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吗?包法利夫人是不是AI?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
我们把AI作为一面镜子,来反思我们自己对文学的认知,这个话题其实可以有更多延伸。艺术领域也有人工绘画软件,可以轻松把普通照片变换成梵高或塞尚风格的绘画。所以说风格反而是可以通过AI生产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如果过多地强调风格或者主体,是不是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核心关键词,从所谓的主体、创造转移到人和作品之间的交互关系?
任何一个程序、一个系统、一个技术上的东西,一定会有漏洞,有漏洞就需要进化。所以技术和人类一样需要进化。我们当下的写作者或者说文学场域内的从业者,是不是可以把AI的出现当作可以和AI一起进化的机会,去思考一些更有效的问题。
李壮:我想谈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前一阵,我们社做了一个有关“二次元”的沙龙。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有一个AI塑造的明星,叫初音未来。“她”居然开了实体演唱会,并有大量年轻粉丝尖叫呐喊。我觉得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在呼喊的、在迷恋的是一个不存在的人。当我们真的把一个制造出来的虚拟人设当作人来看,并把我们的情感投入其中的时候,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对自身情感结构的把握,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想象。这是对人类主体性问题的巨大挑战,它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们今天讨论AI时不可绕过的话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