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四大书院见证文化兴盛与商贸繁荣(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而参与主体的扩大,令书院呈现出不同的建院思路。在服务传统士子科举之途的正统模式之外,出现了越华书院、学海堂这种官商合作的书院,文澜书院这种“虽有书院之名,却没有开设教馆”,以文人聚会为主要目的的“会所”式书院,依靠官员、商人和缙绅合作,书院吸收资本投资收入的倾向已经明显出现。而广州由于行政地位和商业发展方面的突出优势,拥有了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培育本地良材提供了沃土,也对书院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东历代书院众多,相关的排名也很多,有人将端溪书院与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书院”,也有人将越华书院与粤秀书院、羊城书院、应元书院并称“清代广州四大书院”,此外还有“三大”“十大”等书院排名,番山书院、禺山书院、丰湖书院、相江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等知名书院,也都频频出现在不同的榜单中。实际上,各家书院的运行时间有参差,学业侧重也有不同,很难按照同一个标准来排名。
粤秀书院
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品牌再现越秀山
清代,书院逐渐受到重视,并将其纳入正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且雍正皇帝还制定了由官府拨给经费于各省省会设立书院的制度。1733年,雍正帝谕令:“督抚驻扎之所,为省会之地,着该督抚商酌奉行,各赐格金一千两。将来士子群居读书,须预为筹划,资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者,在于有公银内支用。”乾隆皇帝也对书院寄予厚望,即位第一年就谕曰:“古者乡学之秀,始升于国,然其时诸侯之国皆有学。今府州县学并建,而无递升之法,国子监虽设于京师,而道里辽远,四方之士不能青会,则书院即古侯国之学也。”这赋予了书院合法地位,当时全国的官办、私立书院达数千所。
明清时期广东书院之设,最先最大者当为端溪书院,是两广总督所主办之书院。
端溪书院始建距今已449年。书院所在之地肇庆,在明清时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两广总督的驻节之地。明万历元年(1573年),时任岭西道佥事李材,始创两广端溪书院。一些研究者指出,李材是大儒王阳明再传弟子。明末清初,端溪书院一度被废,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书院改为肇庆府中学堂,成为肇庆中学的前身。其院址未变迁,即目前肇庆中学初中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