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诗作的“感伤颓废”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编者按】
《李金发诗全编》是中国象征派诗歌开创者李金发诗作的首次集结,汇集了他自20世纪20年代从事创作以来的全部诗歌作品,其中包括《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异国情调·诗》《集外诗汇编》等,附录还收录了李金发搜集整理的578节民歌《岭东恋歌》及陈厚诚教授整理撰写的《李金发年谱简编》。
陈厚诚教授在该书序言《李金发:中国新诗史上的“盗火者”》中就几十年来李金发诗作被质疑、批评的“晦涩难懂”“感伤颓废”和“文白夹杂”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阐发——“这三个问题,一个属于艺术方法,一个关乎诗歌内容,一个涉及诗歌语言。这三方面的表现,本来都属于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点,它们都是对新诗发展的贡献,但却长期被当作缺点和问题给予批判和否定。”本文节选自其中对“感伤颓废”问题的讨论,澎湃新闻经四川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所拟。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诗作的“感伤颓废”


青年时代的李金发
首先要明确,与上面论及的“晦涩”一样,“颓废”一语在诗歌领域表示的是一种美学倾向,它与人在生活中潦倒放浪、自暴自弃的堕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种美学倾向起源于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波氏在为他的诗集《恶之花》草拟的序言中曾说:“什么叫诗歌?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在这种美学观的指导下,他便在诗歌创作中实行了审美对象的大转移,将自己的视线从传统的田园风光、动人爱情转向现代大都会的丑恶。这样他就将诗歌创作由“审美”变为了“审丑”,他将自己的诗集定名为《恶之花》,表明了他就是要“从恶中提取美的东西”。
到了19世纪80年代,由波德莱尔开创的象征主义在法国形成了一个文学运动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被称为“象征派三杰”的魏尔伦、兰波、马拉美等。由于象征派诗歌也像波德莱尔的诗一样充满了颓废、绝望、病态和忧郁的声调,所以人们送给象征派一个称号:“颓废派”。魏尔伦于1886年创办《颓废者》杂志,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派又称为颓废派,波德莱尔则被视为颓废派的先驱。
在波德莱尔的影响下,李金发在诗歌审美对象的选择上,除小部分诗仍然直接表现了美的善的事物外,多数的诗都是面向生活中的阴暗面,大量营造衰老、死亡、梦幻等丑和恶的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来寄托、抒写自己忧郁、痛苦、厌倦、绝望等内心情绪,带有明显的“以丑为美”“从恶中发掘美”的美学倾向。李金发成了一位颇具颓废色彩的诗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