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诗作的“感伤颓废”(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根据孙玉石的研究,在“以丑为美”方面,李金发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丑的意象与被比喻的对象强行搭配,造成一种传达上强化自己的情绪和读者接受印象的效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对《夜之歌》这首充满浓重颓废色彩的诗的解读:这是一首爱情的绝望之歌,诗里写的本来是爱情失意之后,自己不愿再回忆过去那段美好时光(“粉红之记忆”),但却用“发出奇臭”的“朽兽”的意象来形容;又用“死草”“泥污”“可怖之岩穴”“枯老之池沼”等丑的意象来渲染诗人痛苦绝望的感情。而正是这些丑的意象的渲染,让读者能在怪诞中更深地体味到诗人的心,一颗跃动着生命、跃动着爱的渴望的年轻人的心。于是丑的意象经过体味就变成了美的理解与获得。
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李金发自觉地在死亡意象里开掘关于人生的哲理,赋予死亡以更富意蕴的承载。诗人时而将“死”描写得“如同晴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死》),时而把夜形容为“如死神般美丽”(《心为宿怨》),让人认识到死亡只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无法逃脱,并赋予死神以美丽的色彩,从而大大化解了读者对死亡的恐惧感。特别是《有感》一诗,通过“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这一美丽而奇警的意象,传达了生与死近在咫尺的感喟,将生死问题上升到哲理性的沉思,从而给死亡意象带来了幽深的意蕴与审美品格。
此外,李金发还常使用通感、比兴等手法,来给营造的死亡意象带来审美的效果。例如《夜之歌》中“粉红之记忆”一句,记忆是没有颜色和气味的,它只是感觉世界的现象,诗人却用“粉红”色形容记忆,还让它发出“奇臭”之味,用视觉、嗅觉的词来修饰感觉现象,从而加深了“那些无限美好的往昔爱情我再也不愿去回忆了”的沉痛感。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在看似不合理的搭配中,却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得到一种簇新的审美感受。《有感》一诗则有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残叶溅血”是一个明喻,用秋天肃杀,红叶如血飘落地上,来比喻生命的凋零,意象十分鲜明,它衬映和强化了后面一句主题歌“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死神唇边的笑”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带有不确定性的意象,是一个暗示,可以让人产生许多神秘的遐思。这个暗喻和前一个明喻就如电影中两个叠加性的镜头,接连推到读者眼前,将起兴的喻体与被比喻的本体微妙地联系起来,造成极好的审美效果,“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因此也就成为20世纪新诗中一个经典性的意象。
通过上述这样的分析研究,孙玉石指出李金发对于“丑恶”“死亡”意象的关注与描写,其中也“包含了他对于真善美追求的一种曲折的表达方式”;认为他的诗歌“对‘丑’的凝视,已经成为对于美的挖掘的变形”,而对于“死亡”的关注则是“对于死亡进入形而上层面的思考”,“在死亡意象里显示出生的美丽”。总之,这些诗“是对于诗歌旧的传统经验的破坏与挑战,也丰富与拓展了新诗的经验所拥有的更大的自由空间”。不过,孙玉石在对李氏这类诗做出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曾不止一次指出作者“没有西方象征派大师们那样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其不足,这也是应予注意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