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回顾丨江南的方言(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陶寰,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感兴趣的领域有:方言语音类型、方言共时变异和微观音变、方言接触和方言史、方言语法等。出版《上海方言词典》《蛮话词典》《松江方言研究》等著作。
点击视频观看
各位市民朋友,大家好!说实话,很惶恐,第一次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之下讲“方言”这件事。之前一直在找ppt的素材,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我要在上博这个地方,假如我要介绍文物或者介绍上海的建筑,很容易,找一些图片可以让你看看一百多年前上海的建筑是什么样子,可以找一件器物的实物或者图片,让你看两千年前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现在要找一个170年以前的上海话给大家听,我做不到。因为方言本身是被我们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它既然具有非物质性,它很难有一些固定的形象,只能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去体会。可是,语言是有变化的。170年以前的上海话和现在的上海话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很难给大家展示。
当然要讲江南,江南这个地方很大,我很难直接把300公里、500公里以外的语言在这里讲,所以这也是我的一个难处。也就是语言不是一个视觉符号,是一个听觉符号,这是它的一个特征。当然大家会说你在网上可以找一段录像,我们听一段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滑稽戏和独角戏,比如《十三人搓麻将》,尽管周、姚两位先生主要使用上海话,同时也用了十几个其他不同地方的方言。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夸张了一些特征,不是要学得像,而是要把那个神韵、味道,甚至是喜剧效果演绎出来。这些创作的艺术体有两个效应。一个是它本身的美,比如我们听评弹或者其它的表演,它本身是美的,演员承载的、表演的主体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一个是封闭性,作品、仪式、艺术团体都是相对封闭、独立的个体。但是作为方言的使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坦率地说你可以表现它美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平淡的甚至不那么美的一面。
方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不是为了体现美,而是为了传递信息和交流,这是两个很重要的特性。我之后会讲到江南地区的方言为什么有变化,和这两个方面都有关系。因为这两个特性,所以我们接下来很多的做法,可能就跟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差别。
江南这个区域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它的含义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核心区域肯定是苏南、上海、浙北,因为这一带地区很符合我们对江南的想象:小桥、流水、人家。这个地方的方言一直被称之为“吴侬软语”。是不是“软”,各有各的理解。宁波、绍兴人都有一句话,宁可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绍兴人说话。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说话都是比较“硬”的。所以我们对“吴侬软语”的第一感觉就是苏州,我们不得不承认苏州在历史上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们现在理解的江南最典型的城市应该是苏州。不过,苏州也并不是自古就像现在这样一直说“吴侬软语”,或者说现在的苏州话就是2400年以前苏州建城时方言的后代,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