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回顾丨江南的方言(1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再来说说艰辛漂泊的苏北人。苏北人相对中上层的移民比较漂泊,特别是1931年有一场大水,冲进来7万多人。再加上日本人侵略中国以后又逃难进来一大批。所以上海话也受苏北话的影响,还有受苏州话、宁波话、杭州话、广东话等的影响。苏北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因为是逃难过来的,又没有什么文化,到了上海基本上就是卖苦力,做三轮车夫,在码头做搬运工,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没有什么社会地位。非但被中国人欺负,还被外国人欺负,那个时候歧视他们就叫他们“江北人”。作为滑稽演员来说,我们对各地来的人都非常尊重,既然是尊重,我们就不会讲歧视的语言,所以说到苏北人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说“江北”,因为说“江北人”是歧视,我们都是叫“苏北人”,苏北是一个地方的称呼。他们住的地方在城郊或者是苏州河两边的棚户区,苏北人小贩做小生意,比如说修阳伞、磨剪刀等,拿得上台面的也就是“三把刀”。
现在不对了,苏北人的生活很富裕了。他们流行一句话叫“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什么意思?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到了晚上“水包皮”,就是洗澡。后来我们研究苏北话有时候觉得和日本话很像(例句省略),会不会是当年鉴真和尚东渡的时候把苏北话带过去了?
再来说说理性克制、讲究契约精神的上海人。一只“假领头”就可以看出上海人山清水绿背后的精打细算。那个时候都用布票,没有布票就买假领子,因为是“的确凉”的,不需要布票,穿在里面很挺刮体面。很多人对上海人有误会,觉得上海人精明、小气。其实上海人的底气是什么?我做好我自己,我也不给你添麻烦,我也不找别人麻烦,这个是上海人。而且讲契约,这可能就是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结果,比较有契约精神,所有的事情不会乱拍胸脯(承若)。上海人先说可以做到什么,你同意的话我们继续,不同意就拉倒,这就是上海人。由于长期的“七十二家房客”,各地的人夹杂进来形成了现在的上海话,上海的方言其实也是开埠以后接纳了各地的方言而造成的一种移民方言。我作为一个滑稽演员,我们讲的上海方言是特指老城厢南市区的上海话。以前上海市民讲话跟我现在讲的话一样,比如说开心的心和高兴的兴,开心的“心”是尖音,高兴的“兴”是团音,是分尖音和团音的。
刚才陶教授讲“阿拉”,同时全国都承认“阿拉”两个字指代上海人。有很多词都是把宁波音去掉就变成上海话了,比如说血血红等。宁波话中还有很多象声词应用的比较多(例句省略)。我们受苏州话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说“阿是”这个就是苏州话的句式,还有“几化”等。还受杭州话的影响,比如上海话说人很多得意思“莫唠唠”,这个就是受杭州话的影响。还有“亨拔冷打”就是受广东话的影响。还有洋泾浜英文,来叫come,去叫go。我们还吸纳很多的外来语,比如说“电车”这个词是上海人造出来的。上海人延伸了,如果今天没有乘车走回去,叫乘11路(两条腿形似11)电车。上海自从有了交易所,因为有算盘,就产生了“开盘”“收盘”这两个词。后来又有了“明盘”“暗盘”这两个词。后来有外国人化了冤枉钱,叫“洋盘”。这种灵活的用词和发散性思维,不得不说只有在上海这座国际性大城市,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情况之下才会产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